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濮 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也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认清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国际传播的特点规律,找准国际传播强能增效的方法路径,切实用扎实有效的国际传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国际传播能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自觉选择。重视国际传播,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革命战争年代,卓有成效的国际传播工作为我们争取国际同情支持、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全外宣工作机制、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传播实践等,有力有效服务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我们要认识到,重视国际传播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应有之义,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求。必须深刻认清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与遵循国际传播规律相统一,注重彰显我国国际传播的价值性、体系化和亲和力。

注重彰显价值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承担着国家形象“自塑”和争取价值理念认同的重要使命,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作为拥有深厚文明底蕴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担负的使命任务就是要通过“展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就赋予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鲜明的价值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故事的背后是文化,是价值理念。彰显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价值性,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实际,主动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讲故事展示中华文化、传递中国理念,引导世界人民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更好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

注重坚持体系化。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方法等要素,只有体系化设计配置各类要素,才能形成有效传播、实现传播目的。从当前国际传播发展态势看,多元融合、多方联动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国际传播活动产生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牢固树立并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个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体系化设计国际传播整体大系统和各个子系统,深入研究把握影响国际传播效能的诸要素作用机理,科学整合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内宣与外宣等各方面传播资源,真正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一体化国际传播体系。

注重提升亲和力。国际传播的受众是世界各国人民,只有赢得各国人民理解认同的国际传播才是有效的,这就需要在提升亲和力上下功夫,努力做好有温度的国际传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发展成就那么大、发展势头那么好,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应清醒认识到,由于各国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如果不善于用各国人民听得懂、愿意听、听得进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就难以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就无法把我们做好工作的“最大本钱”转化为强大影响力。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在提升亲和力上下功夫,根据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