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栏目图书仅提供书目信息,不提供全文阅读、下载。 排序:按标题列表 按时间列表

中国正式迎来“民法典时代”

光明日报 2020-12-31 李洪雷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重“量”更要重“质”

经济日报 2020-12-30 杨虎涛

疫情变局多乱象 命运与共是潮流

光明日报 2020-12-30 冯维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 2020年12期 谢伏瞻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制度优势

“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小康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大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全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2020-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Full Tex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in China

SCIO 2020-12-22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China (SCIO)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全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2020-1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Full Text: Energy in China's New Era

SCIO 2020-12-21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China (SCIO)

从脱贫攻坚到美好生活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年04期 邹广文;李坤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

2020年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现已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获得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及进军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就现阶段我国整体发展而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仍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认清发展的短板和弱项,以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目标导向,推动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实现从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转向增进民生福祉、创造美好生活,乘势而上,再攀新高。

决胜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年04期 郭建宁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内生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和“底线任务”,没有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不懈奋斗,特别是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如期实现。如何总结概括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是理论界和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兼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超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06期 孙熙国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原创性贡献;人类中心;自然中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作出了重大的原创性贡献,这些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二是提出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联系观,三是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四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活实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四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和论述实现了对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超越,终结了哲学界长期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重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年12期 陈曙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崭新阶段。这一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成功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现实化树立了伟大样本。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上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形态。这一制度拓展了现代化的途径,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制度选择。这一制度具有显著制度优势,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这一制度是治国理政的"成套设备",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这一制度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根本制度安排,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并没有封闭自我完善发展的历史空间,也没有结束人类对制度文明的探索,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通往更高政治文明的道路。

中国减贫的历史性成就及其世界影响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年12期 张占斌

关键词:中国减贫;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精准扶贫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减贫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战略规划为引领,适时调整减贫模式,构建了高效的执行体系和完善的要素支撑体系,抓牢减贫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贫困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减贫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彰显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思想观念,淬炼了干部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中国减贫产生了巨大的世界影响,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强大信心,为全球政党治理贫困提供了国际典范,为世界减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减贫提供了中国经验和理论借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意识形态分析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年12期 刘须宽

关键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东方文明;集体主义

制度是不同意识形态主张的分水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质上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制度竞争所引发的新巨变。理解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从意识形态立场、文化批判视野揭示变局并把握主动,以意识形态建构助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必须认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本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单边主义”向“多边主义”的转变,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没落与“东方文明”崛起的切换,是“美国优先”与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博弈的升级,是世界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态势的确立;是中国集体主义对于西方“个人主义”比较优势的彰显。我们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认清国家安全形势,不断提高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

中国逆势增长助世界蓄势发展

光明日报 2020-12-12 冯维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路径

经济日报 2020-12-10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