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当代文坛》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创刊于1982年5月,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专业性文艺理论评论刊物。是全国第一批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序列,全国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序列,全国第二批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序列的核心期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CSSCI)来源期刊引、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820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076/I
  • 邮发代号:62-173
  • 单价:20.0000
  • 总价:120.0000

2024年 第2期

《茶道》 周莉[1] (0-0)

《青铜器》 刘麟[1] (0-0)

《母子情》 李丽斯[1] (0-0)

《二十四节气》 王倩[1] (0-0)

《北镇大朝阳遗址》 穆琳琳[1] (0-0)

《对视》 张月音[1] (0-0)

《国际象棋》 米雪梅[1] (0-0)

《染付·蓝印花布文创餐具》 李韧[1] (0-0)

陈璞作品选 陈璞[1] (0-0)

《本草纲目》 于迪[1,2];毕紫婷[1] (0-0)

《皮影戏》 王金红[1];高新祗[1] (0-0)

《缬·桑》系列服饰设计 龙璐璐[1] (0-0)

当代重彩山水画的色彩语言探索 蔡芝竖[1] (0-0)

《童趣》 陈文君[1] (0-0)

《喜归》 张聪颖[1] (0-0)

《年画娃娃》 赵书涵[1] (0-0)

《武昌鱼画卷》 付梦翔[1] (0-0)

《流光溢彩》手工织锦服饰设计 曹寒娟[1,2] (0-0)

《流云间》 周洪蛟[1] (0-0)

《绿岛》 李贝茜[1] (0-0)

《沙漠之梦》 漆培亦[1] (0-0)

《远方》 夏丹竹[1] (0-0)

《有鱼》 许明倩[1] (0-0)

《安全你我》 王丹[1] (0-0)

《家》 吴慧颖[1] (0-0)

《寻》 侍兰兰[1] (0-0)

雪蕴长白——以长白山地域风景写生为例 贾玉民[1] (0-0)

《静待》 刘麟霄[1] (0-0)

《秋意》 罗璇[1] (0-0)

《空间家具》手绘设计 张军[1] (0-0)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去熟悉化”的若干思考 王尧[1] (4-9)

大文学观视野下的地域文化意义 刘勇[1] (10-17)

返本开新:文学研究的范式开拓与跨界融合——叶舒宪教授访谈录 叶舒宪[1];肖景匀[2] (18-24)

在场、及物与灵光:文学性若干特征辨识 谢刚[1];林少白[1] (25-32)

重回文学本身:方法与意义——以张清华的“文学性研究”为讨论中心 蔡岩峣[1] (33-39)

作为本体论与方法论的文学性——以陈晓明的文学研究为中心 白欢[1] (40-47)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目录 (47-47)

编者按 (48-48)

小说创作:生活与选择——王蒙北京大学演讲 王蒙 (49-53)

从“故事新编”到“追踪蹑迹”——“创意写作中国化”理论取径的可能性 张怡微[1] (54-61)

失落的人文使命:管窥创意写作学科的前世今生 钱佳楠[1] (62-67)

“中间性格”与经验的勘探、阐释及重构——魏微小说论 徐勇[1] (68-74)

灵光、微光、霞光:魏微小说的情感模式与叙事策略 刘亚娟[1] (75-81)

城乡空间中的生活史转向——《一个人的微湖闸》《烟霞里》读札 贺与诤[1] (82-88)

《烟霞里》的“个人民族志”书写 张少娇[1] (89-95)

闲话《烟霞里》(创作谈) 魏微[1] (96-97)

编年体、双线合一与戏剧性——《河山传》艺术形式分析 王春林[1] (98-103)

“单纯”的辩证法——从《文城》反观余华的小说创作 李佳贤[1] (104-110)

史诗重述中的抒情面向——论《本巴》的诗化小说特质 王吉[1] (111-116)

铁凝散文肌理研究 李濛濛[1] (117-123)

论迟子建小说对“多民族文学”理念的实践 顾津荣[1] (124-130)

张洁对“爱”与“人性”的寻找与超越 杨天天[1] (131-137)

略论1980年代文学友人之间的“讨论” 朱文久[1] (138-145)

“包括在外”的多维展开——《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定位和渊源 黄奕扬[1] (146-151)

当代小说中的“幻境书写” 李燕妮[1,2] (152-159)

林白与陈染“并论”现象及其文学行为差异性考察 肖庆国[1] (160-165)

没有边界的世界——论吉狄马加诗歌超区域的主体性建构 拉玛伊佐[1] (166-172)

物化时代的经验意义——韩春燕的诗歌写作 张德明[1] (173-180)

技术时代的诗学:阎安诗歌艺术论 熊英琴[1] (181-188)

战斗·归来人·地方性经验重建——东北作家群的工业想象及书写(1949-1966) 孙冬迪[1] (189-196)

《讲话》与“十七年”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叙事策略——以舒群《这一代人》为例 李佳奇[1] (197-204)

经典的生成与东北作家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孙佳[1] (2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