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语言智库人才刍议

2022年08月22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键词:语言智库;人才

       人才是智库的生命力所在。语言智库人才应具备语言文化等基本理论素养,熟悉智库研究范式,能够运用语言学与其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国家战略与安全、社会生活与治理、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重大现实语言问题,以及事业发展与推进中的学术问题、政策问题等,开展方略或推广研究,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国际语言智库人才例举

  语言智库人才在国际范围内拥有较好的建设基础。放眼世界,法国是很早意识到语言规划重要性的国家。在众多法语保护机构中,法兰西学术院是成立最早、最为规范的机构。法兰西学术院一直设有40名终身制职位的院士,集中了法国学术界的最高权威人士,不仅有语言学家、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等人文学者,也有政治家、科学家、医生等。其首要任务是保护法语,将涌入法国人生活中的英文单词,创新转化为合适的法语单词;其次是将社会捐赠款用于文学和艺术事业。此外,另一家机构法语联盟,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800多家分支机构,致力于推广法语和传播法国文化,主要以法语教师为主,并有基金会的专职人员。2021年各地法语联盟拥有员工近13000人,其中由法国外交部派遣的有200多人,并注重人才招募的质量与定期的专业化培训。

  日本早在明治时代,就已关注到包括国语国字在内的语言文字问题,特别是二战以后,伴随国语政策的实施,成立语言智库解决国语问题的要求更为强烈。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由此而生。根据日本政府当时公布的第254号《国立国语研究所设置法》,该机构旨在对国家语言和人民的语言生活进行科学研究,为日本国语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成立之初,该机构有1名所长、30名研究员和5名总务人员。目前由所长、专职研究者、访问学者、项目兼职研究者、名誉教授等构成,其中专职研究者27名(含教授13名),研究领域包括理论和对照研究、语言变化研究、口语语言研究、日语教育研究、信息研究、语料库开发等。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构在每一研究领域均有相应专家担任领域代表,组织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中深耕细作。在人才使用上,历史上较早地形成人文学科的联合研究机制,借此开展个人难以完成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如“地方调查员制度”,即每个县委托调查员,他们根据共同的主题进行调查,这项制度为编制《日本语言地图》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其还建立了外来研究员制度,在册的项目合作者数量达439人,有力推动了项目协同与人才培养。

  俄罗斯自俄罗斯科学院成立算起,拥有200多年智库建设的历史。俄罗斯科学院编纂出版的含5万多词的俄语详解词典,对形成俄语标准语发挥了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伴随俄罗斯语言政策的主动性与明确性的提高,语言智库得到进一步发展。俄罗斯总统俄语委员会负责制定促进俄语发展的优先方向,保护和支持俄语在俄罗斯国内和国外的传播,保护俄罗斯公民使用俄语的权利。该机构有40余名成员,成员多为语言学家、作家、国立博物馆馆长、媒体人士等,理事会可就重要议题向联邦总统提出建议。俄罗斯语文协会由俄罗斯总统委托东正教大牧首主持,以国家文化政策为基础,围绕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倡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促进俄语语言文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并联合俄罗斯语言和文学教师协会推动教育工作者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协会成员主要来自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文化委员会、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普希金俄语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等机构的相关学者和社会文化人士。

  我国语言智库型人才历史演进

  中国自古就有语言管理,虽然在古代没有“智库”之名,但因知识阶层的产生与发展而有“智库”之实。如“雅言”最初指西周王畿的语言,经过士大夫的标准化成为当时的官方语言,同时因倡导主体的特质而被赋予文雅化内涵。在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和读书人选择用洛阳语音来表达和传播他们的思想文化,这反映了知识阶层对语言使用的主导与自觉,而这一自觉还体现在各个时期的韵书如《切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的编纂与倡导中,它们参与文化制度的演变而深层次地影响国家与个体的发展。晚清以降,知识阶层关于中国现代语言发展走向的大规模讨论与谋划,蔚为壮观、不胜枚举,汇聚了钱玄同、黎锦熙、陈承泽、陈望道、王力、吕叔湘等语言学家,康有为、梁启超、章士钊、陈独秀、瞿秋白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闻一多等文学家,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郭绍虞、钱锺书等文史学家,章太炎、蔡元培、冯友兰等哲学家,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他们以深沉的历史整体观思考、规划语言文字与民族国家、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

  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智库建设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和高度。如国家语委采取多项举措加强语言智库人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先后举办8期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组织3期语言文字优秀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与国家民委联合举办6期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厚植语言智库后备人才沃土;通过科研项目、语言生活皮书编制、重大语言工程实施、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建设、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建设等,团结凝聚并发展锻炼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依托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了一批研究方向涉及语言政策、语言战略、语言资源、语言能力、语言规范、语言智能、语言服务、语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打造了一支人员基本固定、相对更加核心、联系也更为紧密的研究队伍,在科学研究、资政辅政、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系列建设进一步扩大了语言智库的影响力与辐射力,通过业界专家与后备人才的集聚,有力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人才队伍未来建设之思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语言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语言文明建设等诸多维度提出了发展需求。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融合也将更加紧密,在解决一些重大工程问题、重大技术问题,甚至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命题时,学科的融通性与专业的复合性成为推进问题解决的深层次动因。可以预见,语言智库多元协同共生的业态特点,对智库人才队伍的内涵、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团队而言,竞合关系更加凸显,基于重大项目协同攻关的团队合作成为一种常态,智库领军人物、团队领头雁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领导力是带好队伍、打赢胜仗的关键。就个人而言,对创新力、判断力、沟通力、统合力、复合型能力的要求更高,对成员间不同专业背景的互相支撑与包容度要求也更高。

  其次,语言智库人才的管理机制要趋于柔性。特别是在数字技术作为团队情境的视角下,团队的虚拟化将深层次地影响协同模式与激励体系,地理的分散、文化的多元、万物的互联,使语言智库的人才管理更加聚焦于任务与目标导向,结构性支持和共享式领导也将适用于新形势特质,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依然是管理实践的重要理论支柱。

  最后,应对标国际、国内智库专家评价规则,推进面向语言智库人才评价体系的开发与优化。因此,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语言智库人才特点,构建胜任能力模型,观照人才成果的多模态与培育周期的实际,探索一套科学合理、持续跟进,又重点突出、动态发展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发挥好评价机制的正向作用与应用价值,为关键岗位智库语言人才的甄选、人才梯队的发展、潜在语言智库人才的培养提供指标与数据支撑。

  (本文系国家语委研究基地项目“语言文字科研人才队伍建设”(ZDI145-2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