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智库影响力
2020年12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键词:教育智库;信息技术;发展意义
近年来,教育智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教育智库想要助力实现教育强国这一目标,仍需不断提高数量与质量。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智库评价报告》(2016)、四川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8)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库排名》均显示,我国教育智库在综合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方面有待完善。在信息化时代,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教育智库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学术影响力
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是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智库存在的调查研究不足、研究团队不完备等问题,制约了教育智库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的提高。教育研究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术影响力,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实证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加强成果管理与研究监督,通过提升研究质量间接提高学术影响力。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成果宣传能够直接提升学术影响力。
一是加强智库研究实证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许多便利,教育智库应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智库研究实证基础,增强循证研究能力,提高研究质量。其一,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便捷地进行随机抽样,开展大规模在线数据调查和长期追踪调查,并根据填写时长等调查过程数据把控数据质量。其二,通过技术手段保留、汇总并分析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数据,能够有效分析政策作用机制,更精准地开展政策执行、政策效果评估。其三,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智库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数据资源,节约成本。
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其一,打造复合型研究团队。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智库内部、智库之间专家交流平台及协同工作机制,方便不同专长的研究人员结合项目需要深入沟通、协同合作,打破部门、机构界限和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构建学科完备、功能齐全、管理灵活的复合型研究团队,能够有效克服教育智库研究人员多元性不足的问题。其二,提高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建立并完善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等在线培训课程体系,能有效克服研究人员循证能力不足的难题。课程体系应分等级、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满足研究人员的个性化需求,讲解搭配上机练习,结合数据分析知识特点高效提升研究人员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以及实证分析能力。
三是加强成果管理与研究监督。其一,加强成果管理,明确科研导向。教育智库应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智库成果的科学管理,增强研究成果之间的延续与迭代,定时反思并及时调整研究重心,集中力量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其二,加强研究监督。建立完善的教育研究在线听证审查制度,组织不同学科及实践背景的专家开展多角度审查听证,严把教育研究质量关。重大政策评估应具备科学扎实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必要时应提供完整的数据和分析过程。
四是加强成果宣传。教育智库可以在官方网站、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多媒体平台通过著作、论文集、手册、研究报告、专题报道、知识图谱等多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增强智库网站检索和索引功能,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读性、吸引力、专题性,提升研究成果影响力。
提升政策影响力
教育智库是教育领域科学决策、综合改革的重要智力来源。受到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教育智库尤其是社会性教育智库咨政建言的渠道有限。教育智库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在线成果呈送平台,加强专家和智库成果管理,通过引导民众聚焦政策议题等途径提升政策影响力。
一是建立在线成果呈送平台。研究成果呈送渠道不畅是许多教育智库共同面临的问题,教育智库可以组成共同体,共建在线成果呈送平台。平台应具备决策需求发布、优秀研究成果征集、研究成果筛选及质量把控、精准对接匹配的功能,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政策制定部门(需求方)和教育智库(供给方)彼此的深度了解,拓宽成果呈送渠道,从而提升教育智库的政策影响力。
二是完善专家和智库成果管理。建立内容客观全面、检索便捷的在线教育研究专家及智库成果管理平台,全面梳理教育研究专家、研究团队、研究项目相关信息,增进政策制定部门对教育智库的了解。如此可以根据需要及时筛选合适的研究团队和研究专家开展政策咨询,甚至借调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智库专家到政策制定机构任职,通过“旋转门”的方式提高教育智库的决策影响力。
三是引导民众聚焦政策议题。教育智库不应局限在政策形成、政策评估环节发挥作用,应该服务于问题界定、议程设置、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的全过程。教育智库应借助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有意识地在问题界定、议程设置等以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引导民众持续关注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推动社会达成共识,推动教育政策顺利出台。如在2010年校车事故发生后,智库专家在报纸、新闻及网络媒体等多渠道积极发声,并联合法律专家起草法律文件,推动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就是一个借助新闻传播引导民众持续关注特定教育问题、探寻解决方案、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政治议题的成功案例。
提升社会影响力
教育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许多教育智库对民众需求了解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在针对民众的政策解读、舆论引导等方面做得不够。教育智库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了解民众需求,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加强研究成果的传播与推介,提升社会影响力。
一是了解民众需求,增强问题意识。研究问题脱离人民群众实际生活,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把握不足会造成研究资源的浪费。教育智库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民意,借助共词分析等技术手段了解民众需求,增强研究问题的现实性,开展贴近民众生活的教育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
二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教育政策的出台与执行多牵涉到不同群体利益的重新调整,涉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权衡。利益受到调整的群体可能由于对政策的误读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引发社会冲突。教育智库,尤其是非公办性质的智库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应当担负起启迪民众智慧、疏解社会情绪、缓解社会矛盾的社会责任。教育智库可以及时针对热点矛盾,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身边常见的例子解读高深枯燥的教育理论及政策逻辑,阐明政策的多重目标和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缩小认知差距,增强民众对政策制定及执行的科学理解,保障教育政策顺利执行。
三是加强网站建设及研究成果的多渠道传播。网站是教育智库传播推广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教育智库要加强官方网站及相关合作平台建设,以可读性强的呈现方式和便捷多元的检索方式全面展现研究成果及对重大教育问题的研判,满足不同类型读者(如政策制定者、学者、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增加订阅、邮件推送等功能,定时结合读者访问数据调整成果展示方式,维持读者对智库成果的持续关注。在新媒体时代,教育智库和教育智库的专家还要掌握新兴媒体的特点,借助机构和个人的影响力,通过微博、公众号、直播等多种新兴渠道扩大教育智库研究成果的传播,加深公众对智库研究成果的了解。
四是完善咨询服务成果推介,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也是教育智库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智库研究与教育实践的重要互动。教育智库也要开设专栏,在网站、网页、微博、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加强咨询服务成果的宣传推广,增强潜在合作方对智库咨询能力的了解,提高研究成果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机构改革实践的影响力,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
提升国际影响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智库有责任在国际舞台发挥公共外交功能,传播教育改革实践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智库应借助信息技术完善网站,关注国际信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定时定点推送成果,提供方便科研采用的数据包,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是完善多语种网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教育智库应建立便捷易操作的多语种网站,采用可视化强的图表、手册、案例研究等形式宣传推广我国教育改革成果。此外,教育智库应借助信息技术密切关注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教育组织、国际教育会议活动信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基于大数据定时定点推送研究成果。教育智库应结合大数据抓取并分析网站及平台访客数据,向对中国教育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国际组织成员等目标群体定时定点推送研究成果,并提供研究成果订阅服务,加强智库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
三是提供公开透明的教育政策数据包。国际比较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智库网站可以制作方便下载的教育改革数据库、案例,以及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便国际学者开展比较研究时进行引证,从而宣传推广中国教育改革经验,讲好中国教育改革故事,扩大中国教育改革经验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