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智库论坛·第五届新年论坛在京举行
2019年01月30日 来源:国研智库
1月2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智库(国研文化传媒集团)和《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联合承办的“国研智库论坛·第五届新年论坛(2019)”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主题为“开放创新 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中国经济形势新展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到会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方宁,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李成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到会发表演讲。论坛开幕致辞暨主旨演讲单元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中心新闻发言人余斌主持。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主持“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前瞻”单元并作论坛总结。
李伟在题为《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央的总体判断是“总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这个判断是客观准确的,关键是如何理解、认识和把握“稳”“变”“忧”三个字。他指出,要正确把握“稳”的总体态势,深刻理解“变”的主要内涵,充分重视“忧”的潜在影响。同时,理解当前形势要把握好三对重要关系: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李伟强调,要落实三大政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他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实施好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努力实现整体优化效果的最大值。
李伟表示,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压力不小,但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必须看到我们的家底比以前更厚实了,经验比以前更丰富了,发展的韧性更强了,只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战略布局,落实好各方面政策,充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就一定能够闯过发展中的关口,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李成钢在题为《新时代,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赢》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世界携手共赢;要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的危与机;新一轮开放,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机遇。他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方位新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拉动明显,中国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验,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精准扶贫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中国贡献。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望2019,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下行压力加大,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面对复杂的形势变化,我们依然有充足信心和底气。他表示,开放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滞。
在论坛第二单元“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前瞻”中,方宁就“放管服”改革发表看法。他表示,优化营商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下一步需要更加精细化,进一步提升质量,加强整体协调。他强调,要更加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准确评估市场的发育程度、社会治理的发育程度、法治建设的完善程度,在此基础上来界定政府职能。此外,要处理好简政放权和推进新政的关系,尤其要警惕市场观念的淡化,不要一遇到问题就依赖行政手段。他还认为,民间金融应该是今后放权的重点领域,未来金融结构中,民间金融应当“三分天下有其一”。
隆国强在演讲时表示,要用三种思维来认识和看待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别思维。讨论战略机遇期一定要从中国的发展阶段及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目标出发,而不是笼统地说是机遇还是挑战,脱离一个国家的实情讨论战略机遇期是没有意义的。二是动态思维。同样的世界变化,过去看来,可能是重要的战略机遇,但是随着我们在全球分工地位变化等自身条件的转变,现在看未必是机遇;相反,过去看曾经是挑战的因素,现在可能成了新的机遇。三是辩证思维。要辩证地看待机遇和挑战。我们经常讲“危中有机”,但很多机遇本身也可能转化为挑战,这一点不可忽视,需要特别警惕。
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有怎样的内涵?隆国强说,一是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我们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这是重大判断,是新兴大国的重大机遇。二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速推进。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跨越式增长,一定要把握好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三是我们面临新的国际发展机遇。我们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抓住了制造业跨境产业转移的机遇,推动了快速工业化;今天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时,我们又面临很多有利于创新的国际机遇,要把握好。具体而言,一是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事先预判,谋定而后动。二是要根据情况调整开放战略。三是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战略转化为抓住机遇的行动。
“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肯定会延长,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发展的最大短板已经补上,经济发展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撑,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陈文玲在发言中作出如此判断。
她提出,需要重新确立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服务业要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主体,但不是占比越大越好。制造业作为强国之基、大国重器,要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而不是让服务业替代制造业。在新的区域发展布局中,可考虑将制造业有序向中西部转移,向边境转移,形成新的产业链体系,把产能变成新一轮竞争的优势。
陈文玲还认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没有结束,但同时提醒最应该被重视的挑战和风险来自于我们自己。对于下一步发展,她建议,一是要有适应新一轮改革开放要求的根本性、基础性、方向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设计。二是进一步释放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三是形成与国家大战略相匹配的优质人才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势,更好应对未来大国间的竞争。
在论坛第三单元“中国样本——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案例发布与解读”中,陆百甫结合他从1980年代开始多次参加中央有关改革和发展问题重大决定文件起草工作的经历发表主旨演讲,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样本”的内涵特点作了深刻阐述。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第一,改革开放的成功有赖于两大政治前提,即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第二,改革开放进程中打下了三大制度基础,一是建立发展和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建立经济运行的市场化体制;三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建立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的机制。第三,中国确立了一条对外开放、和平发展的国际道路,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
随后,论坛主办方对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安徽省芜湖市交通运输局的网约车治理改革实践、广东省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践等 15个“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案例”进行了发布和专题解读,并向相关案例单位颁发纪念牌匾和荣誉证书。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以及三家案例单位的代表发言,分享了改革经验与体会。
这些案例是《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和中宣部出版局重点资助下,在2018年下半年经由一线深入调研遴选出来的,相关调研报道和文章近日已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和《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以《中国智库》专辑的形式结集成书并出版发行。
论坛第四单元以“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为主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财政部研究室巡视员汪义达、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董伊薇、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北京秦海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仁侠先后发言,就此展开深入研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主持讨论。
包月阳在作论坛总结时,梳理提炼了发言嘉宾的一些主要观点: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是“总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关键是如何理解、认识和把握“稳、变、忧”这三个字
——中国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而新一轮的开放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包括为全球贸易提供更大的市场,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的投资等。
——我们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新时期的战略机遇期重要的新内涵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深化,正在发生发展的这种变革,有利于我国的创新和结构升级。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不必过度悲观,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至少会延长十年,制造业周期也会延长,我们要有信心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周期。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不在外部,而在内部,来自改革的不足,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制度供给,当下重在推进改革,要真正地推进改革,推进真正的改革。
——乡村振兴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在乡村振兴方兴未艾之时要提前预案,防止走形跑偏,要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关系,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充分认识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但问题仍然突出,任重道远。每个人都应切实负起责任。
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与专家、地方政府代表、智库机构代表、重点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等约3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据悉,国研智库论坛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包括五届新年论坛在内的50余场高端论坛。近五年来,国研智库论坛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在解读国家政策、传播智库声音、促进科学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