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简 介: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2002年公开发行。由北京化工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学报编委会成员18人,编辑部成员4人。编辑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以传播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为宗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力求以创新的精神改革办刊模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663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741/C
- 邮发代号:80-17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翟佳欣[1];王富军[2]
(1-9)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采编系统正式启用公告
(9-9)
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阐释、实践悖论与突破路径
朱长兵[1];陆晨[1]
(10-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及对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超越
郭明俊[1];乔惠波[1]
(19-28)
企业数据权益保护模式分析
赵惠妙[1];霍正[1]
(29-43)
生态环境技术法规之理论探源
陈君[1];柳经纬[2]
(44-57)
数据信托的功能定位和法律关系解析
谢黎伟[1]
(58-68)
新型婚姻家庭关系下虐待罪“家庭成员”认定的刑事政策思考
刘亦婷[1];涂欣筠[1]
(69-77)
数字时代街头官僚行动的效度与限度——基于技术、组织、情境三重视角的分析
刘潼[1]
(78-87)
同语反复否定构式“XP不是XP,YP不是YP”初探
陈中钰[1]
(88-98)
《秀拉》中的精神病学诊断与医护伦理问题
甘振翎[1,2]
(99-107)
“无亲和无情”:威廉·福克纳《小镇》里的中国人
白碧霄[1]
(108-116)
古代朝鲜半岛文人对《琵琶行》的接受研究
雷阳[1];耿嘉照[1]
(117-124)
数字时代与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逻辑理路、机遇挑战与生态建构
章小妹[1];刘丹[1]
(125-135)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出场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
刘杰[1]
(136-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