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研究
China Youth Stud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08-200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青年研究》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致力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的学术期刊。 自1989年创刊以来,《中国青年研究》始终坚持科研为本、实用特色的办刊理念,以了解青年、研究青年、开发青年、成就青年为宗旨,着重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年政策、青年工作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有的学术特色和品牌优势,以其高水准、新视野、现实感和权威性,受到青年读者、学人和青年工作者的喜爱。多年来,《中国青年研究》一直保持“多家核心期刊”的学术地位,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转载量、摘登量的排名一直名列全国青年研究类期刊前茅,影响因子居于政治学类和社会学类期刊前列,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
- 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93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579/D
- 邮发代号:82-73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青年新消费主义:“谷子经济”的发展脉络与文化机理
乐晶[1];王兆铭[1]
(5-14)
数字时代的意义迁移:青年“吃谷热”的社会学解释
欧阳跃明[1]
(15-25)
ACGN文化的社交密码:虚拟社区中的新兴青年共同体——对快手“谷圈”的虚拟民族志研究
叶子鹏[1,2];杜晓童[3]
(26-35)
代际支持对青年夫妻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何种居住模式下最优:代际分居、从夫居还是从妻居?
常青松[1];叶昭贤[1]
(36-45)
给你一朵小红花:青年慈善消费行为的多维动因与自我景观化展演
张戌[1];吕冬婷[2];金永杰[3]
(46-55)
流动中的过渡:“距离化”策略下的数字游民社区研究
牛天[1,2,3];王从健[1]
(56-63)
农村婚姻观念变迁与家庭再生产——基于“大龄初婚男娶再婚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郭占锋[1];李美琪[1]
(64-74)
重塑生活意义感:基于腕戴设备青年用户的实践分析
王樱洁[1]
(75-81)
新时代以来青年文化转型的四个向度
闫翠娟[1];武凯琪[1]
(82-89)
基于想象可供性的平台文化生产:以小红书的汉服打卡为例
孙萍[1,2];廖欣宇[1];张帆[1]
(90-98)
一流大学小镇青年的自我认同困境研究
孟维嘉[1];徐诺舟[2]
(99-108)
随“播”逐“流”:双重流量逻辑下带货主播的灵活情感劳动
朱淑艳[1];张广利[2]
(1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