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3-2024)

简  介:《环境污染与防治》是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管、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较早创刊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2005年7月起改为月刊。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CSTA刊源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刊源,并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收录。同时,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并成功申请国际DOI中国出版物注册,为作者确认科研成果首发权、提升学术论文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 主管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386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84/X
  • 邮发代号:32-1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0期

北运河流域农药的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优先排序 谭旭[1,2];张萌[1,2];邓洋慧[1,2];郭昌胜[1,2];张恒[1,2];徐建[1,2] (1-10)

上海市主要蔬菜种植基地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何宇优[1];刘田子[1];邵雪纯[1];龚凯林[1];彭程[1];张卫[1] (11-17)

利用磁性Fe3O4@橙皮生物炭活化过氧乙酸高效降解水中四环素 尧骞慧[1,2];张萌[1,2];孙铭[1,2];张园眼[2];杨昱清[1];周莎莎[2];刘雪梅[1] (18-27)

铁改性小龙虾壳生物炭去除废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分析 黄字琳[1,2];陆君[1];刘光辉[3];吴永红[2];李丹[2,4] (28-35)

邕江南宁市区段地表水和沉积物中20种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罗艳[1];邓敏军[2] (36-41)

生物炭在好氧堆肥中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进展 樊展鹏[1];庄子贤[2];王拯[1];张波[2] (42-48)

滇池流域新污染物特征研究进展 朱启凤[1];吴雪[1,2];王燕彩[1];张英[1];付潇华[1];谢坤[1] (49-56)

滇东Cd、Pb污染耕地玉米低累积品种筛选及机制分析 陈文[1,2];赵炫越[1,2];王晟[2,3];杨科[1,2];包立[1,2];张乃明[1,2] (57-63)

室内灰尘中的间/对苯二甲酸单酯的可疑筛查分析 陈龙[1,2,3];镇华君[1,2,3,4];修光利[1,2,3,4] (64-71)

珠江口香洲区湿沉降污染源解析及影响研究 周道坤[1,2];李圣雨[1,2];乔怡莹[1,2];荣楠[1,2];卢文洲[1,2] (72-80)

吉林西部盐碱地改造水田排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与输出负荷 徐林浩[1,2];崔政武[2];王楠[2];袁玉玉[2];苏伟[3];王洋[2];朴文华[4] (81-88)

船闸建设对水质的影响:以西津水利枢纽为例 钟书军[1];黎志强[1];莫华永[1];李荣官[1];陶胜康[1] (89-94)

白洋淀湖泊沉积物氮、磷和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唐碧涵[1];张岩[1];许英威[1];王帅先[1];刘泓炜[1] (95-105)

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污染与风险评价 许青阳[1,2];聂小力[1,2];李新[1,2];谢翔[1,2];周双石[1,2];刘品谦[1,2];王世界[1,2];颜巧丽[1,2] (106-111)

低渗透地层氯代烃迁移降解规律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黄耀杰[1];申屠佳丽[1];龙於洋[1];吕黎[1];沈东升[1];高鑫[1];戚圣琦[1] (112-122)

浙江省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和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毛惠萍[1,2];俞昀肖[1,2];陈慧萍[1,2];汤博[1,2] (135-142)

阿克苏市移动源排放清单构建及时空分布特征 屈小梭[1];白雯宇[1];李睿[2];马景杰[3];姜艳[1];田文青[3];任重远[2];郑和[3];谢琼[1] (143-151)

乌溪江流域衢州段人类活动净磷输入变化及水质提升策略 张小林[1];韩玉国[2,3,4];杨雨航[4];王晓学[5];马继媛[4];肖森培[4] (15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