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产业与科技论坛

产业与科技论坛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18)

简  介:《产业与科技论坛》被中国知网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 - 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贯彻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方针;以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与科技进步,传播国内外经济与科技管理理论,探索我国的管理与科技创新实践为宗旨;以经济、科技、管理、自然与人文社会改革与发展、进步与创新为中心内容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国内外区域、国家产业与科技进步创新为主体;以科学性、理论性、创新性、实用性为特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理论与实践半月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创刊时间:2006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中苑商务大厦B座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564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71/F
  • 邮发代号:18-18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6期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 杨秀平[1] (5-7)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主体类别及功能引介 罗维梅[1] (8-10)

数智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样态 刘川[1];马燕娥[1] (11-13)

阿里地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实践与探索 李筝[1];王政燃[2] (14-16)

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新丰研学旅游问题与对策研究 罗瑜斌[1];林菁菁[1] (17-20)

基于赣鄱文化的江西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高嵩[1];郭威[1] (20-23)

智能化装备技术促进养老机构的低碳化发展研究 李鸿生[1];李承来[2];李禹昂[3] (24-26)

新《公司法》框架下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王迪[1] (27-29)

银行业数据合规法治体系之构建研究 王春秋[1];黄一然[2];李名赫[3] (30-32)

综合治理视域下粤港澳联合打击走私犯罪研究 周腾蛟[1] (33-35)

人工智能对政务服务的变革与优化路径研究 唐昊明[1] (36-38)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测量中提高扫描精度的研究 刘建军[1] (39-41)

岗位安全风险辨识描述工作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魏玉林[1];李四清[2];胡杰[1];李晓东[3];李锐[1];闫令宁[1] (42-44)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巧连[1] (45-47)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结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欧永江[1];王珊玺[2];朱科达[2];陈志艳[1] (48-50)

山西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与路径研究 刘宇翔[1,2];付毅丽[3];刘春[4] (51-54)

福建省游戏产业工人队伍调查分析 檀晓翔[1] (54-5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短视频生成与传播路径研究 刘哲[1] (57-59)

青海与江苏在锂电方向的对接分析 李军[1];连亮[1] (60-63)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农业英语翻译问题及对策研究 肖春庆[1] (63-65)

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演进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冯晓然[1];刘嘉[2];时玉昌[3] (66-70)

淄博城市转型背景下城市情感治理模式路径研究——基于问卷的调查分析 陈奕朵[1];殷程程[1] (70-73)

柯柯牙精神的多元表征与内涵 于震宇[1] (74-77)

马克思劳动观在高校铸魂育人中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颜茹[1] (78-80)

地域文化融入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 李旭[1] (81-83)

福柯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朱健[1];万逸豪[2] (84-86)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的主题样态与学术前瞻 陈思行[1] (87-90)

开放教育教师核心素养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数字化视角 朱晓琳[1];高亚涛[1];林海华[1] (90-92)

劳动实践教育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研究——以河北中医药大学为例 赵佳慧[1];贾梦茹[1];孙亚楠[1];王福鑫[1] (93-96)

不同训练方式对医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赵威[1] (96-98)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视角下影响职业本科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非智力因素研究——以贵阳市职业本科学校为例 邵旻玮[1];宋毓雪[1];肖宁[1] (99-101)

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 王国宏[1];潘玉川[2];王克娜[1] (101-103)

园艺疗法赋能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践与创新 郑妍妍[1];秦喆[1] (104-107)

Tanner模式结合案例库的护理临床推理课程研究 唐双凤[1];王芷彤[1] (107-109)

数字赋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研究 郭向超[1] (110-112)

校企党建共建赋能产教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张琳[1];王晶[2];张艳娜[3];王宁[3] (113-115)

高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张颖[1] (116-118)

基于产教融合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策略 冯玉涵[1] (119-121)

基于产教融合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路径研究 蓝方[1] (122-124)

“双高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策略研究 张巧丽[1] (125-127)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李旭[1] (128-130)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王欣[1];唐锋[2];龙永杰[1];李亮[1];吕星宇[1] (131-134)

口腔健康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邱福翠[1];曹沛莹[1];张颖[2] (134-136)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核心素养模型构建与要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熊锦[1];谢姣[1,2] (137-140)

多元异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 夏玉果[1];顾浩俊[1];武智[2] (140-142)

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医学技术创新人才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孙文魁[1];张红[1];杨敏[1];陈建林[1];代娟[1] (143-145)

产教融合视角下城市地下工程职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张旭强[1];贾超[1] (145-148)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助产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研究 廉萍[1];徐洁欢[1];李耀军[1];郭鲲[1] (149-152)

基于OBE理念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研究 黄仁凯[1];黄林青[2];杨友文[1];刘正超[1] (152-154)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 姚文东[1] (155-157)

马克思主义生死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王春[1];王幼林[1] (158-160)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共育研究 后赵兵[1];叶梦莹[2] (161-164)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吴婷[1,2] (164-166)

基于《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的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教育路径研究 岳露[1];宁巧巧[1] (167-170)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探索与实践 蒋桃[1];李林[1];代洪波[1] (170-172)

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 肖燕萍[1];熊智[1];彭晓君[1] (173-175)

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研究 刘艳博[1] (175-177)

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引领与路径探索——基于唯物史观视角 李文[1];朱晓庆[1] (178-180)

高职《药品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王朴[1];张慧[1] (180-182)

高职院校《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马一箭[1] (183-187)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 李颜[1] (187-190)

《海岸工程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改革 毛鸿飞[1];吴光林[1];林金波[1] (191-194)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陈怡锟[1] (194-197)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改革和课内评价体系的探索 陈迪克[1];朱梓悦[1];潘国威[1] (198-200)

“一前三环两贯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何川美[1];解楠[1];姜浩[1] (200-203)

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合式教学法在基础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吕昆[1];吴林[1];陈文[1] (204-207)

ChatGPT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张晨霞[1] (207-209)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杨书平[1];胡旭旭[1];王卫芳[1];李妍[1];张俊丽[1] (210-213)

基于PBL的《智慧物流设备运营与维护》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韩茜[1] (213-215)

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研究 李耀辉[1] (216-218)

工商管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君[1] (219-221)

数字赋能吉林省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孙畅[1] (222-224)

智媒时代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郑海祥[1];叶竞芳[1] (225-227)

“双碳”目标下岭南国家公园生态资源规划管理及补偿机制优化研究 周新成[1];何真文[1];曾梓杏[1] (228-231)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刘青锋[1,2] (231-233)

党建引领民办高校文化育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周道金[1] (234-236)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路径与创新模式研究 罗小婧[1] (237-240)

党建引领“一融双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渊平[1] (240-242)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SPOC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陈雪珍[1];荆保华[1];陈金菊[1] (243-245)

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徐曼[1];顾振华[1];刘皓然[1] (246-249)

基于导师制理念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邹友[1];何铬颖[2];刘逸文[1];刘琛[1];朱晓峰[1] (250-25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教学督导模式研究 阎家玉[1] (253-255)

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研究 刘楚[1] (256-258)

高校辅导员全方位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五个着力点” 柴振尧[1] (259-261)

新时代下端正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思考 杨坤有[1] (262-264)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实践——以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为例 万敏[1] (265-267)

高职院校分层分类推进警示教育的对策研究 陈智文[1] (268-270)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质量推进高校巡察整改工作的路径研究——基于C大学的实践研究 张英[1] (271-273)

党建引领下的“两性一度”实践:中医药高校专业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 谷仙[1];赵京山[1];葛玉琴[1];张丹[1] (274-277)

传承中医“仁和精诚”文化 构建德技双馨“三全育人”体系——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宗顶侠[1];任立军[1];陆璐[1] (277-279)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赵倩[1] (280-282)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后勤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沈徐标[1] (283-285)

新时期高校工会提升教职工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张赟赟[1] (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