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研究
Wushu Studies
曾用刊名:搏击
简 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 主管单位:山西省体育局
- 主办单位:山西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0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3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7/G8
- 邮发代号:22-8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山西地方拳种:子母绵掌
刘定一[1]
(F0002-F0002)
武术拳种创始人界定刍议
王开文[1]
(1-3)
峨眉武术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黄艳[1]
(4-5)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武术文化发展初探
王贵仓[1];赵良[2]
(6-8)
武当武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漆才杰[1]
(9-11)
燕赵文化背景下劈挂拳传承研究
杨志鹏[1]
(12-14)
明代辛酉刀法历史文化价值与实践应用研究
裴超磊[1];翟美玲[1];权黎明[2]
(15-17)
元宇宙时代武术发展研究
董俊伟[1];万义[1];李珂[1,2]
(18-20)
民间武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戚家珺[1];崔怀猛[1]
(21-23)
新疆太极拳发展的内在逻辑及优化路径研究
刘梦茹[1];隋红[1]
(24-26)
太极拳运动对帕金森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
李田田[1];王晓玲[1];刘君[1]
(27-31)
基于模因理论的Z世代自媒体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
杜安煜[1];杨永坤[1];张文利[1]
(32-34)
武术功法运动对女大学生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响研究
刘梦卿[1];陈昇[1];赖翠云[1]
(35-39)
近十年武术拳种传承的回顾与展望
陈雅琳[1];孟田[2]
(40-44)
新时代岳家拳精忠报国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
郭子怡[1];杨海庆[2]
(45-47)
“非遗”视域下雁门杨家武术传承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
黄旖玥[1];洪京雅[2];洪浩[1]
(48-50)
技术的转向:当代武术发展的观念变革、内容甄选与话语转换
王文博[1];范东方[2];张峻玮[3]
(51-5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职业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创新实践
聂春丽[1]
(54-56)
陶行知体育思想的中小学武术教育实践研究
汪轶群[1]
(57-60)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健身气功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巩振阳[1];刘宏亮[2];王成盼[3]
(61-64)
中华武德文化与中小学德育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代海斌[1]
(65-67)
中华武术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
李福良[1];张世威[1];张伟[1]
(68-71)
高校太极拳数字化课程建设研究
戚芷祯[1];王柏利[1]
(72-75)
体教融合背景下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三维探赜:价值意蕴、困境审视与未来走向
成航亮[1];吴湘军[1]
(76-78)
数字化赋能民族传统体育科普基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刘海娟[1];黄春梅[1];董斌斌[1]
(79-82)
武术动作库融入武术教学的价值、现状与实践路径
王洪生[1]
(83-85)
高校体育专业跆拳道课程思政元素研究
郑荣发[1]
(86-88)
跆拳道三局两胜新赛制下技战术使用研究
陈一新[1]
(89-91)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女子比赛中边角战术的应用分析
施玉婷[1]
(92-9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舞狮文化国际推广策略研究
李本一[1];王珂[1];宋辉[2]
(95-97)
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创作、参与和推广策略研究
高明[1];王怡霏[2]
(98-100)
城市低龄老人参与传统养生体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
张圣[1];戴志鹏[2];眭师宜[2]
(101-103)
北狮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郭晓亮[1]
(104-105)
民俗体育博物馆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武利伟[1];张国栋[1]
(106-108)
中国式现代化助推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体系构建的内涵、困境和实践进路
李兰琦[1];寸亚玲[1]
(109-112)
“非遗”视角下河南省舞狮的文化认同及传承保护研究
罗浩[1];姜学玲[1];刑创凯[1]
(113-115)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科学计量分析
朱建明[1];郝鹏飞[1]
(116-118)
体育健康促进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与健康中国行动的耦合机制研究
胡学荣[1]
(119-122)
基于CLPV分析模型的高校体育课实战化教学模式高质量发展研究
雷涛[1];李志清[1];赵萍萍[1];左力[1]
(123-126)
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困境与推进路径
雷爱华[1];张琳[1]
(127-129)
融合与引领:对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王太林[1];魏炫熹[1];吴剑[1]
(130-133)
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商允祥[1]
(134-136)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山西省社会体育保健服务机制与对策研究
赵芳园[1];赵岷[1];朱鹏宇[1];李翠霞[1]
(137-139)
11分制时代我国乒乓球研究热点分析
申超[1]
(140-142)
游戏论视角下奥林匹克业余主义的冲突与和解
项梓力[1];王宏江[1]
(143-146)
学校体育促进民族团结的研究综述
王旭[1];韦宁飞[1];黄建团[1];王凯[2]
(147-150)
非职业体育活动赛事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现实意义探究
李智豪[1]
(151-153)
山东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王云超[1];王怡钧[1];杨铭[1]
(154-156)
爱知识·爱阅读
(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