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自创刊之日起即以反映国内外体育学术研究、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1992年以来,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被四川省评为学术理论类一级刊物。现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体育生物科学等栏目。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 创刊时间:196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成都市体院路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154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097/G8
- 邮发代号:62-10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共契、现实问题与实施策略
张瑞林[1];金礼杰[1];王志文[1]
(1-8)
延伸·协同·赋能:AI推动巴黎奥运会视听传播高质量发展
薛文婷[1];李珈瑶[1];冯奕超[1]
(9-17)
基于谷歌图书语料库大数据的百年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研究
李骁天[1];李温洁[1];易剑东[2]
(18-28)
“家庭责任,国家荣誉”:中国滑手对滑板入奥态度的新家庭主义诠释
昂晨[1,2];胡孝乾[2]
(29-42)
数字经济发展对体育产业就业的多维影响——基于我国体育上市公司数据
徐开娟[1];何劲松[1]
(43-54)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曾帅[1,2];雷学会[3];龙行年[4]
(55-61)
体坛先贤胡晓风:体育思想研究
徐涛[1,2];王雷[1]
(62-71)
“元问题”中的“思”与“史”:体育思想史的书写范畴与方法
刘欣然[1];林雯[1]
(72-80)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何以可为?——基于全国50个优秀案例的行动审思
吴进[1];杨宇航[2];李利强[3];孙有平[4]
(81-89)
元宇宙赋能全民健身的逻辑理路与推进对策
徐伟康[1]
(90-102)
“村”字号足球赛事可持续发展机制:再论新内生发展理论视域下的乡村体育振兴
田建强[1];丁显明[2];吴赛[1];王子聪[1];王家宏[3]
(103-11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力模拟与提升路径研究
胡用岗[1,2];余利容[3];杨成伟[1,2]
(114-124)
体育何以促进和平:冷战时期美苏田径对抗赛谈判的心态史考察
顾帅[1];于思远[2];刘桂海[1]
(125-133)
逆写典范:日本弓道的文化反思与当代启示
常显玲[1];陈雨石[2];贠琰[3]
(134-142)
英语语境中中国武术的民间集体书写——以维基百科中“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条目为例
李正一[1];罗诚迪[2];李柏槐[1,3]
(143-150)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的研制
吴本连[1];刘倩倩[2];张海燕[3]
(151-160)
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对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吕钶[1,2];潘朝响[1];吴傲[1];欧阳凡[1]
(161-170)
基于等时替代模型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城市社区老年女性衰弱的关系研究
吴双[1,2];李婷[3];张宪亮[1];陈斯[4];贺强[1]
(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