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与科技论坛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18)
简 介:《产业与科技论坛》被中国知网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 - 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贯彻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方针;以服务产业竞争力提升与科技进步,传播国内外经济与科技管理理论,探索我国的管理与科技创新实践为宗旨;以经济、科技、管理、自然与人文社会改革与发展、进步与创新为中心内容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国内外区域、国家产业与科技进步创新为主体;以科学性、理论性、创新性、实用性为特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理论与实践半月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创刊时间:2006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中苑商务大厦B座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564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71/F
- 邮发代号:18-18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1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全球治理与中国贡献
李沛原[1];陈桂兰[1]
(5-8)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李小伟[1];范萍[2]
(8-10)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林子蔚[1]
(11-13)
吉林省冰雪产业数字化媒体营销与传播策略研究
刘德宝[1]
(14-16)
政府与企业双重视角下的河北省家政服务业优化策略研究
孙雅坤[1]
(17-20)
新质生产力赋能南阳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刘力力[1]
(20-22)
嘉兴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高锦洁[1]
(23-25)
我国互助养老政策支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张娜[1];韦文高[1]
(26-28)
隔空猥亵未成年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及对策研究
李奕辰[1]
(29-31)
民法典时代公司担保风险应对——以债权人保护为视角
王乐悦[1]
(32-35)
医药项目全专业跨平台一体化三维设计创新研究
康佳[1]
(35-37)
数字人文视域下出土医药文物图像数据库建设研究
王一丹[1]
(38-41)
从套摹视角探寻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研究
何林玲[1];谢朋[2]
(42-44)
机场安检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分析Reason-SHEL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王勤勤[1];钟导峰[1];陈婉莹[1]
(45-47)
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在教育督导中的应用与优化
朱铸[1]
(48-51)
SARC-F及其改良量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筛查中诊断效能的比较
邹函怡[1];王水[1];刘娟[1]
(51-53)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安徽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分析
史欣伟[1]
(54-56)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石家庄市科普建设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丁涛[1];吴向远[1];张莎[1];白军辉[1];李晓锁[1];张宝其[1]
(57-59)
乡村振兴视阈下新型职业农民人文素养培养的价值及策略
邵佩华[1]
(60-62)
公众感知视角下地市级医院入院准备中心智慧服务的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黄玲[1];李怡巍[2];贾春梅[1];钟燕[1];王代军[3]
(63-66)
2015~2024年我国应急管理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韩晓宇[1];孙洁[2];尹紫璇[2];王耀晨[1];刘辉[3]
(66-68)
治安政策学的初步建构
王枫云[1];于倩[1]
(69-71)
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与对策研究
周沫[1]
(72-7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
刘巧芹[1];潘思琪[2];李海君[1];于汐[1]
(75-78)
多模态话语中的符际互补:肇庆旅游英文网站的意义构建与传播
石伟萍[1]
(78-80)
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以黑龙江地区为例
胡慧华[1];王雅馨[1]
(81-84)
高校关工委与青年人格健康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王俊[1]
(84-86)
网络空间泛娱乐主义影响青年精神世界的深层机理
周祎琼[1]
(87-90)
教师群体心理困扰状况调查研究
简才永[1];蒋玲蓉[2];田茂香[1];刘婷[3]
(90-92)
“双高计划”背景下贵州省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以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为例
陈吉民[1];刘春先[1]
(93-95)
新时代下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陈欣[1]
(96-98)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乡村旅游的路径探索——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
吴静[1,2]
(99-102)
融合新闻产品形态:技术赋能、叙事变革与传播理论的多维交织
孙丽[1];张敬亚[2]
(102-10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辽宁省高职学生升学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韩策[1]
(105-108)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研究生全球视野教育路径探讨
黄勇荣[1];田金菲[1]
(108-110)
精神科学与教育:理论、挑战及对策
雷超[1]
(111-113)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综合育人能力现状分析——以陇南师范学院为例
邱晓鹏[1];陈国益[1]
(113-115)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对策研究
张鹏[1];张静瑶[1];陈士勇[2]
(116-118)
“职成教”协同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伊诺[1]
(119-121)
职业院校依托技能竞赛培养专业技术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黄鲁英[1];郑盼盼[1];戴馨[1];皮全民[1];王清[1]
(122-124)
创新实训服务空间助力高等职业教学的研究
赖文炜[1]
(125-127)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潘霞[1]
(128-130)
高职院校“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共生路径研究
范声斌[1]
(131-133)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逻辑与路径研究
谷再秋[1];朱庆伟[2]
(134-136)
大科普理念下院校结合式康复科普队伍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刘丽[1];何东梅[1];李雅馨[1];赵卫卫[1];郑爽[2];王娇娇[1];刘四顺[2];黄彬洋[2]
(137-139)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效果评价研究
宋爽[1]
(140-142)
数智时代基于“四融合、四能力”的“新医科+新工科”新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王晓娜[1];李晓毅[1];丁丹[1]
(143-146)
基于PACS系统的“BOPPPS-PBL-CBL-TBL”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王萍[1];武超颖[1];兰勇[2]
(146-148)
“双理事长”模式驱动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机制构建与探索
程一凡[1];向程谕[1];吕小艳[1];李邦彦[1];马幸福[1]
(149-151)
产教融合下航空职教专业建设与育人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张同[1];惠慧[1];陈聪[1];张迎春[1]
(152-155)
面向沧州智能制造业“项目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沧州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鲁明珠[1];刚建华[1];王炳章[1]
(155-157)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徐志涛[1]
(158-160)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刘苏庆[1]
(161-163)
新时代农科院校美育研究
杨罗嫚[1]
(164-166)
红色文博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宦婧[1];马晖[1];唐国伟[1];张本争[1]
(167-170)
“两个结合”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三重维度
张健[1]
(170-172)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黄永生[1];洪叶[1];汤羽佳[1]
(173-176)
太行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闫芳[1]
(176-178)
内蒙古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优化路径探讨
吴昊楠[1];马晓玲[1]
(179-182)
基于专升本考试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法研究——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卢春婷[1]
(182-184)
以思政为钥开启高等数学“畏难之锁”的教学策略
方郁文[1];陈煜[1];孙莹[1]
(185-187)
情景模拟教学结合Peyton四步教学法在民族地区护生《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闵捷[1];李燕[1];张雪庆[1]
(188-190)
“三教”改革背景下《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葛舒瑶[1];李敏艳[1];杨青青[1];李芳慧[1];李苏弟[1]
(191-193)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结构试验与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胡建林[1];贾吉龙[1];郝勇[1];周小龙[1]
(194-196)
OBE理念下《信息检索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张硕[1];翟东升[1]
(197-199)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苏大学为例
朱方[1];陈明毅[1];沈秋[1];吴凤山[2];王永安[3]
(200-202)
研究生《高级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环节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刘娅[1];董娟[1];陈计峦[1]
(203-206)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在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探索——以“食品营养标签的解读与应用”为例
关红艳[1];杨梦昕[1];付晶晶[1]
(206-208)
习近平关于社区治理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王洪远[1];徐永军[1]
(209-212)
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评价体系研究
程惠[1];李丝丝[2];陈其颖[2];李斌[1]
(212-215)
电商时代物流管理模式创新与优化研究
陈刚[1]
(216-218)
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郭姝麟[1]
(219-221)
新形势下驻保高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对策研究
李云飞[1]
(221-223)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改革的思考
施中云[1]
(224-227)
红色工业遗产生命周期演化特征与保护利用策略——以四川28处工业遗产为例
冯薇[1];丁小珊[1];郝亮[1]
(227-229)
“大统战”格局下职业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阮添辉[1];郑素娥[1]
(230-233)
高校辅导员要做防范校园传教的主力军
祁洋波[1]
(233-235)
基于PERMA理论的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策略探究
田旭[1];张广峰[1];潘伟[1]
(236-238)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药材园种植及优化策略研究
陈二华[1];刘翔[1];杨悦[1];杨蕊[1];安欣[1];朱慧芳[2]
(239-24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医学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研究——以破解毕业生“慢就业”问题为导向
娄冰琼[1];李浩楠[1]
(242-244)
高职院校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徐静[1]
(245-248)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郭冰[1]
(248-250)
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思考
许可[1]
(251-253)
团体辅导在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中的应用与实践
畅妮[1]
(254-257)
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法治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以自贡市某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为例
王剑云[1];王万利[1];徐静[1]
(257-259)
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叶青青[1];杨璐菲[1]
(260-262)
基于隐性知识建构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
郑泽龙[1];刘志国[1];许志强[1]
(263-265)
数字经济时代高校修缮工程审计创新研究
张应卓[1];陈丽瑛[2]
(266-269)
“全评价”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档案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分析与构建
段小宣[1];郗晓瑞[1]
(269-271)
高职院校二级院系党建带团建实践路径研究
吴文杰[1];李明龙[1];杜书睿[1];唐霓虹[1];涂继鹏[1];邹娅[1];唐柳[1];董新[1];毛继忠[1]
(272-274)
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王姣姣[1]
(274-276)
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着力点
孙慧玲[1];李豫萍[2]
(277-279)
以党建引领高校科技创新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孙冬娅[1]
(280-282)
冰雪运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怀鹭鹭[1]
(283-285)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内容与长效机制研究
陈海燕[1]
(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