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体育科技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曾用刊名:精武
简 介:《当代体育科技》是由原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管,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体育类专业学术期刊。刊登国内外体育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介绍体育运动项目新的训练方法、动态和发展趋势,宣传科学技术在体育行业中的应用,促进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
- 主管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11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451-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813
-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79/G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女子拳击运动员赛前降体重的研究——以女子+81kg运动员为例
吴斌[1]
(1-4)
抗氧化补剂短期与长期干预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探究
葛泓丽[1]
(5-8)
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治疗方法现状与展望
杨尚纬[1];董超[2]
(9-11)
女子曲棍球短角球战术特征及训练方法
黄燕珍[1]
(12-14)
青少年课外田径专项体能训练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李诗瑜[1]
(15-17)
速度-灵敏-快速启动训练对大学生足球专项速度及技能的影响
唐应洪[1];叶廷龙[1]
(21-23)
体育训练过程中呼吸调整技巧研究
刘琦[1];王玉珠[1]
(24-26)
乒乓球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杨俊[1];刘德明[2]
(27-29)
体育运动训练中核心力量的提升策略探究
王纪文[1]
(30-32)
青少年篮球数字化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
陈静[1];高大平[2]
(33-35)
以“岗课赛证”融通为路径的体育评价改革实践探索
苗靖坤[1]
(36-40)
高职院校啦啦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任夏尔[1]
(41-44)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柏中江[1];陈瑜[1]
(45-48)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篮球教学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于世彬[1]
(49-52)
基于科学控体理念的《研究生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勾凤云[1]
(53-56)
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张育枫[1]
(57-60)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困境与路径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角
王春光[1];李贞晶[1]
(68-72)
健康中国背景下广西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少净[1]
(77-79)
全民健身背景下东北地区社区冰雪建设路径研究
林慧颖[1];孙静[1];刘超帆[1];韩晓玉[1];李慧[2]
(80-83)
新发展阶段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推进路径
肖坚[1];程丽芬[1]
(84-88)
数字经济驱动下广西户外运动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向婷[1]
(89-93)
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
董成浩[1];孙延昭[1]
(94-98)
红色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当代价值、实践路径
陈琳[1];谭雅文[2]
(99-102)
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教育的共生发展
马冀贤[1]
(103-105)
艺术乡建视角下坪朗村苗鼓舞的传承与创新
王嘉逸[1];熊少波[1]
(106-109)
梅山武术的当代价值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马林超[1];陈勤[1];彭程[2]
(110-112)
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冯鑫[1]
(113-116)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研究
陈明章[1]
(117-120)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的实践对策研究
郝韵[1];罗源凯[1]
(121-124)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
武文静[1]
(125-128)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以集美大学为例
刘瑞强[1];林佳佳[1]
(129-132)
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刘朝霞[1]
(133-136)
中华射艺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李建波[1];闫彬[1];金志祥[1]
(137-140)
运动员思政教育一体化构建的创新路径探索
陈宇婷[1]
(141-14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创新性发展研究
汪亮[1]
(145-148)
协同理论视域下我国幼儿篮球活动价值、困境与对策
金泽天[1];郝家春[2];魏零壹[1]
(149-152)
基于KAP理论的北京高职学生肥胖因素研究
王亚芹[1];蒋月玲[2];姚天聪[3];靳强[1];平若媛[1];张瑞亭[1]
(153-158)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情境化教学的生成逻辑、问题透视与实践路径
王茁[1];张益铭[2];刘骞[1]
(159-163)
青少年参与有氧运动训练对其焦虑感影响的综合分析
何德静[1]
(164-167)
“双减”背景下中国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运动促进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郝喆[1];孙凯飞[1];郝鑫[2]
(168-171)
成都世运会助力极限飞盘推广的现实价值与优化路径
张颖[1,2]
(172-175)
数字技术助力体育版权价值提升相关研究
肖鑫[1];张力[1];郭玉江[1]
(176-179)
“双减”政策下课后体育延时服务的现实困境和提升路径研究
唐佳[1];于茜端[1];雷娥玥[1]
(180-18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谢旭东[1];徐文杰[1];詹成前[2]
(184-187)
体育强国战略下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于海平[1]
(188-191)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女篮失利因素分析——基于秩和比综合评价法
张宇博[1];曾恒恒[1];安瑾[1]
(19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