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集刊

Journal of the 3-9th Century Chinese History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2017-201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本刊接受紙質投稿和電子稿投稿,實行匿名審稿制。來稿請附上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目,及作者姓名、單位、職稱、通訊地址和電子郵箱。稿件不予退還,敬請作者自留底稿。自收到稿件起三個月内,無論采用與否,均將告知作者。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武汉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
  • 主  编:冻国栋;朱海(执行)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编辑部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32-1103-3
  • 单价
  • 总价

总第

引言 劉安志 (1-1)

魏晉南北朝漢文化在西域的傳播 裴成國[1] (2-13)

圖像裏的王權——燃燈佛授記與中古政治 王詩雨[1];孫英剛[1] (14-27)

遷徙歷史與家族世系——敦煌索氏家族的祖先歷史書寫 杜海[1];蔣候甫[1] (28-43)

麴氏高昌世系、職官補考——以《麴仕悦像記》爲中心 陳愛峰[1];徐偉[2] (44-60)

中古曆日的整體特徵及影響 趙貞[1] (61-73)

唐前期京畿兵民與絲綢之路——敦煌吐魯番文書的印證 徐暢[1] (74-94)

唐西州天山軍相關問題研究——從新見《王懷勗墓玆》談起 董永强[1] (95-112)

阿斯塔那506號墓出土付領錢物抄與北庭關係考 劉子凡[1] (113-126)

唐代官文書的斷句標點及其他——讀《吐魯番出土文獻散録》劄記之一 黄正建[1] (127-139)

吐魯番出土文獻字詞考釋 張小豔[1] (140-150)

翁金碑譯注 白玉冬[1] (151-175)

俄國克羅特科夫收藏品中八件回鶻文契約文書研究 張鐵山[1] (176-188)

展敬墳墓——中古早期先賢冢墓書寫的形成與流變 白炳權[1] (189-218)

再論蒙古高原地區的鮮卑、匈奴勢力交替 峰雪幸人[1] (219-244)

中古佛教徒燒身燃指的思想淵源 于福祥[1] (245-263)

南北朝士族圖寫風尚——從“士體”繪畫與圖書抄撰的關係説起 汪珂欣[1] (264-286)

重返歷史“現場”——《鍾紹京告身》所見唐隆政争 姚魯元[1] (287-303)

巴蜀還是嶺南——唐天寶荔枝貢來源獻疑 于賡哲[1];王昊斐[1,2] (304-323)

新出王士良墓誌所見貞元年間唐廷、成德與淄青之間的三角博弈 馮金忠[1];張帥[2] (324-339)

本色出身與本司遷轉:論唐代伎術官的形成 鄧雯玥[1] (340-363)

論唐代魅疾危害、僧道治魅技法與民間療疾風俗——基於宗教醫學視域下的考察 劉儒[1] (364-379)

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職官問題考辨 賀偉[1] (380-392)

王劭《舍利感應記》考——隋文帝分舍利事件的感應記録與文本生成 聶靖[1] (393-408)

《天聖令·關市令》宋3條復原唐令發覆 李兆宇[1] (409-422)

《唐兩京城坊考》若干建築方位、名稱及變化訂誤 賈鴻源[1] (423-438)

中古禮議書籍考述 范雲飛[1] (439-475)

唐人墓誌所見唐人著述新 馮雷[1,2] (47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