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曾用刊名:常州教育学院学报;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常州师专学报

简  介:本刊是经国家新新出版部门正式批准的学术期刊。本刊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秉承活跃。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常州工学院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辽河路66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88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732/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微空间文化生产中的基因传递与文化自觉——基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文化展示分析 谢峰[1,2] (1-7)

论清代大运河镇江段的整治 孙洪军[1];周楚悦[1];陈可琪[1] (8-13)

恽代英对传统修身文化的继承、发扬及其时代价值 袁崇安[1] (14-21)

恽代英妇女解放思想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与历史价值 陆梦婷[1];何绵锦[1] (22-27)

撒播思想 启迪民智——恽代英翻译实践探赜 陈琪[1];徐多毅[1] (28-32)

白雪词社多元艺术风格探析 徐安奇[1] (33-37)

试论朝鲜汉诗话中王安石诗歌接受的美学内涵 侯慈秀[1];张学文[1] (38-43)

现实主义土壤开出的幻想之花——论晚清小说中“科学”的三重变形 许琳[1] (44-48)

班宇小说中的隐喻书写 魏宏瑞[1];刘欣[1] (49-53)

循此苦旅,以达人间——探析“毕式拯救”的人性复归路径 吴莉莉[1] (54-58)

文学在地性与多重互视——以蹇先艾的创作为例 官子怡[1] (59-63)

论《蕉风》与中国大陆新时期文学的关系 万彤彤[1] (64-70)

媒介互文性视域下海派京剧的跨媒介转型——以《火烧红莲寺》为中心 邵宣[1] (71-76)

基于非遗视角的立体绘本设计研究 王婷[1] (77-81)

矛盾式表达网络拟亲属称谓语“X+姐/哥”探析 江萍[1] (82-85)

中古汉语介词悬空现象探究 张贺媛[1] (86-91)

德性何以养成:习惯的力量 罗静[1] (92-96)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陈珂文[1] (97-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孙聪[1];赵阳[1]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