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应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
曾用刊名:嘉应大学学报
简 介:本刊以刊登有独创性的学术论文为主,侧重于发表具有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的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的文章。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刊思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反映各学科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推动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内的被引用率、影响因子等在综合类学术期刊中都不断取得进步。
- 主管单位:嘉应学院
- 主办单位:嘉应学院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子岗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642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02/Z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黄遵宪的留余堂佚文佚简辑考
李玲[1];张应斌[2]
(1-4)
张裕酒业营销模式中的实业美学思想
罗珺[1];熊青珍[2]
(5-9)
探析“侨”与“乡”双向奔赴历史传承,助力苏区梅州“百千万工程”
曾繁花[1];张东海[2]
(10-15)
广东汉乐非遗音乐的区域文化特征研究
吕铎[1]
(16-19)
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
郭鸿炜[1]
(20-24)
叶剑英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黄小谨[1];卢楚婷[2]
(25-29)
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面临的主要堵点及突破方略
陈端计[1];谢金惠[1]
(30-34)
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唐姣美[1];梅雨[1];胡鲜葵[1]
(35-40)
《拗相公》:一篇新旧党争背景下化雅为俗的党争小说
汤克勤[1]
(41-45)
无根之困——王安忆新世纪以来小说中异乡人的精神困境
钟佳倪[1];凌逾[1]
(46-50)
北京话里的阳平式小称变调和去声式小称变调及其强化变调
温昌衍[1]
(51-56)
模因论视角下《红楼梦》林黛玉诗词意象英译及其人物形象重构
詹晓慧[1]
(57-61)
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教研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应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教研室为例
张全晓[1]
(62-66)
同质性与异质性:汉语本科专业留学生人才培养探索——以福建省四所高校为例
宋婧婧[1];张佳威[2]
(67-72)
思政元素融入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杨晓丹[1]
(73-77)
地方性高校艺术院系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可行路径探析——以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为例
戴斯谨[1];彭永彬[1]
(78-81)
U-G-K协同共建促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嘉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于珍[1];陈瑜林[1]
(82-8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地方性实践研究——以梅州市“一校一社工”项目为例
温丽晖[1];陶叡[1];温丽媛[1]
(87-92)
基础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方略
刘菊霞[1]
(93-95)
馆员与教师协作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价值探究
饶秀明[1]
(96-100)
天国的华章——论太平天国壁画的题材与艺术特征
王立民[1]
(101-106)
苏联蒙太奇学派视域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叙事策略研究
温恬田[1];邓凯[2]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