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曾用刊名:佳木斯师专学报
简 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佳木斯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刊物。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登载本校和校外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园地。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佳木斯大学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街25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88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412/C
- 邮发代号:14-27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六个必须坚持”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及其时代价值
席珂欣[1];汪晓莺[1]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探析
赵华美[1]
(6-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传统文化基因
周丽霞[1];吴泽文[1]
(11-15)
马克思哲学现实性转向的内在逻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探赜
赵伟[1];郭轶豪[1]
(16-20)
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追求与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核辩证统一的价值透视——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视角
马玉欢[1];于兆蒂[1]
(21-25)
以提高民营企业生命力为党建新思路
陈建清[1]
(26-29)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中群众路线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
李佳怡[1];王正珍[2]
(30-34)
伟大建党精神解释力、引领力与传播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董晓红[1];王炳林[2]
(35-39)
长三角环境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研究
吉开来[1]
(40-43)
区域文创产业技术联盟协同创新障碍及路径选择
段萱[1]
(44-48)
欧洲足球俱乐部商业化发展路径及关键成功因素分析与镜鉴
施勇翔[1];房小森[1]
(49-53)
数字经济背景下酒店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安晓颖[1]
(54-57)
“大智移云物区”背景下会计转型路径研究
吴敏[1];张家胜[1]
(58-60)
夫妻财产制协议与赠与协议的识别及法律适用
李云滨[1];李震[1]
(61-6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
王嘉祎[1];张军[1]
(67-70)
大中小学理想信念培育共同体构建的四维场域探析
钮倩[1]
(71-74)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和任务分析
王伟[1]
(75-7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教育价值与实践
黄金乐[1];崔超鹏[1]
(79-82)
算法推荐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究
朱玮[1]
(83-86)
《文选》对《文心雕龙》的承继与拓展
周计红[1]
(87-88)
1946年《边区群众报》闻捷两则通讯佚文研究
张冰滢[1];刘长华[1]
(89-93)
伊丽莎白·毕晓普文学世界的跨越与融通
毕娟[1]
(94-97)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色彩美学及隐喻意义
唐亚军[1]
(98-100)
爆发前的暗流:小说《巴萨汀的女人》中的传统与世俗化之争
王丹[1]
(101-105)
整体史视角下中国共产党闽南抗战文化宣传活动与策略研究
陈美凤[1]
(106-109)
文化视野下舞蹈《渔光曲》的美学意蕴及艺术表现
白雪峰[1]
(110-113)
《洛神赋图》中的美学文化与人本思想研究
汪晨[1]
(114-117)
葫芦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许虹[1]
(118-121)
闽台非遗“公背婆”戏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
马家毅[1];胡可涵[1];张向阳[1];杨智枫[1];李娜[1]
(122-125)
融合传统与现代:徽州视觉图像中的油画风景创新表达
胡默露[1]
(126-129)
乡村振兴视角下家居软装饰中藤铁工艺的设计应用——基于福建安溪藤铁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白锦莲[1]
(130-135)
新课改背景下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同济大学篮球公选课为例
钟声[1];李佳宁[2]
(136-139)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在线开放课程迭代发展研究——以“综合商务英语3”在线课程为例
董志友[1];黄晶伟[1]
(140-145)
基于让渡价值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MI构建策略
梅洁[1];范广成[2]
(146-149)
数字化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研究
董轶男[1];孙悦[1];王健[1];吴羽新[1];李沛檑[1]
(150-152)
双创教育与学生创业绩效——论创业能力的中介作用
朱旭琴[1]
(153-156)
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的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资源开发研究
刘海英[1];黄林昊[1];曾起堂[1]
(157-160)
基于学科专业视角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路径探索与实践
范连颖[1]
(161-164)
“虚拟仿真技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刘卫财[1];于秀丽[2];付瑶[3]
(165-168)
浅析中药材加工与贮藏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梁伟[1];李欠[1];栗孟飞[1];郭晔红[1];邱黛玉[1]
(169-173)
口腔正畸数字化技术在临床及教学中的应用
赵刚[1];禚云浩[1];金轶男[1];杨宇琦[1];张国梁[1]
(174-176)
多元化教学法的颌面外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戴辛鹏[1];杨玉[2];翟小奇[1]
(177-181)
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历史际遇与选择
李娟[1]
(182-187)
高师应用钢琴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途径研究
孙辰[1]
(188-190)
跨文化视野下涉外旅游从业人员外语素养培养路径
张红玉[1]
(191-194)
基于OBE理念的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靳亚博[1]
(195-197)
基础俄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张德凡[1]
(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