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巴蜀史志

巴蜀史志

简  介:《巴蜀史志》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方史志双月刊,是传播厚重深刻的巴蜀文化的桥梁,是联系地方志工作者和社会的载体。其以“信史、实学、新知、美文”为基本追求,以文化感、历史感、社会感为己任,以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为准则。自1982年1月创刊以来,为传播厚重深刻的巴蜀文化,指导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编纂,加强四川地方史志学术研讨,交流国内外修志信息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栏目主要有时政辑要、封面故事、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家风家训、志鉴研究、资治探索、志者情怀、方志资讯等,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地方志》《中国地方志通讯》以及省外多家地方志期刊转载。

  • 主管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主办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20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65X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16/K
  • 邮发代号:62-31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王晓晖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农业大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F0002-F0002)

寻迹巴山蜀水 赓续华夏文明 冉杰 (1-1)

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上展现更大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史志力量——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潘认若[1] (4-7)

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笃行启新篇——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在成都召开 吴琨[1] (8-9)

砥砺深耕守初心 奋楫笃行再启程——写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突破50万之际 朱丹[1] (10-13)

传承巴蜀文脉 勇担文化使命——2024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工作回顾 朱艳林[1] (14-19)

賨州六记 童光辉[1] (20-25)

广安武胜城——一座蒙古城堡的前世今生 李松林[1,2] (26-31)

广安三线企业搬迁的原因和过程探析 段德强[1] (32-35)

末代总督赵尔丰生命中的最后100天(上) 章夫[1,2,3] (36-45)

革命烈士刘子通 许永强[1] (46-48)

常隆庆与攀西矿产资源开发 张民[1] (49-53)

论焦竑对杨慎融通学术思想的接受 范靖宜[1,2] (54-58)

苗族文化三题——芮逸夫《川南苗族调查日志》之介绍与补充 彭华[1,2];王玉杰[3,4] (59-64)

唐宋正史及巴蜀医药文献关于牡丹的记载 陈长文[1];李霞[2] (65-69)

苏轼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编年考辨 赵姝书[1] (70-75)

长征时期党在阿坝地区的民族工作浅析 王晓青[1] (76-81)

“顺风耳”智解密钥 “千里眼”驰援千里——蔡威与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台 伍颖[1] (82-86)

平羌江与平乡江究竟是哪条江? 周伦斌[1,2] (87-89)

论行纪对蜀道线性遗产的有效记录与重要启示 金生杨[1] (90-93)

德昌香米 米中味精——德昌香米种植历史及发展概况 刘晓霞[1] (94-101)

试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治”与“志” 邓肖亭[1] (102-107)

试论志书述体的运用 詹跃华[1] (108-113)

以身为祭:清雍正《四川通志》中女性割股现象探究 李若雨[1] (114-117)

挖掘好利用好四渡赤水红色资源——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江红英[1] (118-123)

修志立鉴 资政育人——四川教育志鉴工作规划及编纂实践 史燕莉[1] (124-127)

《巴蜀文化通史》总序 章玉钧[1] (128-138)

工作动态 (141-144)

作品欣赏 朱华成[1] (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