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研究
Wushu Studies
曾用刊名:搏击
简 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 主管单位:山西省体育局
- 主办单位:山西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0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3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7/G8
- 邮发代号:22-8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经济实用 老少皆宜的山西鞭杆
刘定一[1]
(F0002-F0002)
媒介记忆理论视域下武术“非遗”数字化传承机制研究
温搏[1]
(1-5)
南少林武医之筋肉理论研究
王嵘[1];朱浩铭[2];钟奕煊[2];鄢行辉[2]
(6-8)
后亚运时代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吴剑[1]
(9-11)
以武入道语境下武术美学论绎
周嵩山[1,2];张文福[1];申景醇[3];张羿凡[4]
(12-15)
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挑战、机遇及创新路径研究
申霖[1];韩瑶瑶[1];吉灿忠[2]
(16-19)
自我谈话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马程浩[1];王翔[2]
(20-22)
武术文化传播的历史演进与优化路径——基于Nvivo12的质性分析
邹全秀[1];俞永德[1];陈勤[2];周惠新[2]
(23-26)
中华武术文化基因:杨家枪与《孙子兵法》中的武术实践研究
吴国运[1];刘宇峰[2];罗楷龄[1];刘昤郦[1]
(27-29)
WSR系统方法论视域下武术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路径
杨可健[1]
(30-33)
基于三方博弈分析元宇宙技术创新赋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赵威龙[1];吴湘军[1];孙伟[1]
(34-36)
吴志青国术科学化思想研究
冯斌智[1];王晓东[1];张书军[1]
(37-39)
中国武术与传统中医融合发展的三重维度
姜慧[1];欧铸伟[1];郑健[2]
(40-43)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揭阳南枝拳传承研究
郑妍洵[1];龚惠萍[1]
(44-46)
传统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与表达策略研究
冯子豪[1];夏晨晨[1]
(47-49)
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例证、困境审视与推进路向
陈昆鹏[1];朱永光[1];叶纯一[2]
(50-52)
基于竞技特性的武术套路训练设计与实践研究
麻永杰[1];盛建国[2]
(53-55)
武术套路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刘辉[1]
(56-57)
“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院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张丽[1]
(58-60)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黄海[1];陈军[1];王栋梁[1]
(61-63)
弹腿与太极桩练习对太极拳选修课学生姿势控制的影响
李有华[1]
(64-67)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教学的价值思考与路径探析
张晨[1]
(68-70)
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武术进校园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
陈江淮[1]
(71-73)
镜鉴与互鉴: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定位思考
管建强[1];赵嘉悦[1]
(74-76)
新课标背景下武术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吴杰[1];吴湘军[1];王佳乐[1]
(77-79)
浸润式美的高校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构建
李思丰[1];王小鹏[1]
(80-83)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发展方向研究
宋翠芳[1]
(84-86)
中国发展跆拳道的历史回眸与当代展望
包莉[1,2];赵宁远[3];朱宣金[4];王九龙[5]
(87-90)
跆拳道运动损伤与预防策略研究
贺青[1];方勇[1]
(91-93)
湘西州传统村落体育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出路
陈玉凤[1];肖永祥[1]
(94-96)
论中国传统健身气功与印度瑜伽健身术的相互影响
曹红娟[1];谢玉波[1]
(97-99)
案前八段锦的源流考释及要点阐析
刘天宇[1];邬建卫[1];谭靓[1];杜景涛[1]
(100-104)
东北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共同体意识生成机制
余洋[1];孙传标[2]
(105-108)
元宇宙背景下西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黄小花[1];宋燕妮[2];沈雨馨[3];严文珂[2]
(109-111)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研究
谌俊斐[1];张童新[2]
(112-114)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时空相继的文明化表达
任苗苗[1]
(115-117)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德宏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祉淳[1];丁先琼[1];朱苡婷[2];童鑫[1];曹春红[3]
(118-120)
中国舞龙舞狮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孔丽[1];田祖国[1]
(121-124)
困境与出路: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冷思考——基于川西L村的田野调查
刘姝畅[1];罗长新[1,2];徐阔[1];张国栋[1]
(125-127)
湘西州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囿与纾解路径
吴美琪[1];陈玉凤[1]
(128-131)
基于八段锦宣传教育探讨社区养老教育与优化路径
侯学鹏[1];吕子萌[2];张宇[2];张万云[2]
(132-134)
从经络学说浅析八段锦与中医理论
姜祎雯[1];张海峰[2]
(135-137)
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效性探析
万芹[1]
(138-140)
数字经济赋能广西户外运动和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徐彬超[1];李明[1];潘彦宏[1];谢羡芝[1]
(141-143)
清末民初学校军国民体育思潮发展脉络研究
龙道金[1];高明芳[2];石龙[2]
(144-146)
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苏州实践与思考
王佳[1];陶玉流[1]
(147-150)
社会组织援助学生游泳溺水救援组织类型、器材设备、救生技能
许文兵[1];张辉[1]
(151-153)
运动针法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张沁[1,2];李秋莹[2];何江华[3];雷盼琪[2];罗国旺[4]
(154-156)
世界读书日04/23
(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