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北京社会科学》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原为双月刊,2014年1月起改为月刊。本刊自1986年创刊至今,始终以学术为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学术理论创新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关注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不断探索高品位、有特色的学术期刊办刊路径,为学术界同仁及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丰富、精彩的交流平台。 本刊内容涵括文化研究、哲学、历史学、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注重对我国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其中关于针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多学科、跨领域研究为本刊传统与特色之一。 《北京社会科学》坚持以一流学术名刊为目标,不断提高公正性、权威性,打造学术界的品牌形象。本刊诚挚欢迎您投稿,让您的作品在本刊搭建的学术平台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人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道曙光!
- 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北四环中路3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3054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05/C
- 邮发代号:80-29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文明观的理论内涵、践行成效及世界意义
丁存霞[1]
(4-13)
柏拉图《理想国》线段比喻的dianoia问题——兼论柏拉图的“心智表征”概念
葛天勤[1,2]
(14-25)
技术工具论下人工智能对合同关系的介入及其界限
胡巧莉[1]
(26-37)
论数据可携权的性质:从市民权到社会权
黄文杰[1]
(38-48)
政府环境关注度对企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及作用机制
张勇[1]
(49-62)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减负治理的实现路径
汪大海[1];莫雪杨[1]
(63-77)
高校教师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政策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段肖阳[1];田芬[2]
(78-90)
学习方式对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基于2022年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的分析
李玲玲[1,2];梁晶晶[2]
(91-103)
基于“关系—能力”的治安治理共同体化
邹湘江[1,2,3];隋玉龙[1,3]
(104-116)
“一老一小”照料、孝道期望与老年人孤独感
张丹[1];李树茁[2]
(1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