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文谭

简  介:《当代文坛》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创刊于1982年5月,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专业性文艺理论评论刊物。是全国第一批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序列,全国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序列,全国第二批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序列的核心期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CSSCI)来源期刊引、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820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076/I
  • 邮发代号:62-17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田野》摄影 连端[1] (I0001-I0001)

包容性理疗床设计 那成爱[1];余宙全[1] (I0002-I0002)

《LIFE·描礼》产品设计 向颖晰[1,2] (I0003-I0003)

《极地探险家》冰雪装备系列服装设计 葛英颖[1];尹俊贤[1] (I0004-I0004)

公园景观设计 翟绿绮[1] (I0005-I0005)

《赤·痕》数字之旅景观设计 彭鸿坤[1];张明元[1] (I0006-I0006)

景观设计 余凌云[1] (I0007-I0007)

当代油画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 鲍俊丽[1,2] (I0008-I0009)

绿茶自动采摘无人机设计 杨元[1];赵嘉怡[1] (I0010-I0010)

《山明水秀》摄影 张琛[1] (I0011-I0011)

《霓裳新韵》 孙远[1] (I0012-I0012)

《桃之夭夭》 张沙沙[1] (I0012-I0012)

《沙漠》系列摄影 贾黎威[1] (I0013-I0013)

夜景题材山水画中的美学意蕴——以《夜坐》系列中国画作品为例 朱夏洋[1] (I0014-I0015)

海报设计 黄磊[1] (I0016-I0016)

舞美灯光设计 缪伟[1] (I0017-I0017)

“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小说中的“父/女”关系原型及美学呈现 孙先科[1] (4-15)

戏剧、文学及其它——有关莫言剧作《鳄鱼》的一堂讨论课 杨扬[1];朱一田[1];袁苗[1];李志娟[1];巴佳雯[1];杨炀[1];王旸犀[1] (16-24)

当代新诗的语言美学——吕进教授访谈录 吕进[1];魏巍[1] (25-32)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目录 (32-32)

在历史和现实交融中构建文化主体性——兼论葛水平文艺创作的打开方式 王春雨[1] (33-40)

乡村风俗与在地书写——葛水平小说创作论 贺与诤[1] (41-47)

葛水平小说的空间叙事与美学价值 李梓铭[1,2] (48-53)

日子过老(创作谈) 葛水平[1] (54-56)

不确定性,或迭代的同时代性 吴俊[1] (57-62)

史料对作家回忆录的补充——从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谈起 程旸[1] (63-70)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论21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彭正生[1] (71-77)

《红楼梦》的不确定性与永恒性——潘向黎北京大学演讲录 潘向黎[1] (78-91)

创意写作中的想象及其激发方法 谢尚发[1] (92-98)

讲故事与元认知:道德两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耿弘明[1] (99-105)

主持人语 张清华 (106-106)

“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历史价值与诗学遗产 王士强[1] (107-114)

“第三代”诗歌的艺术位置与文学史情境 王东东[1] (115-122)

“第三代”诗歌的世界意识 李海鹏[1] (123-131)

21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医病关系书写及其生命伦理 晏杰雄[1];姜雯杰[1] (132-139)

晓雪与郭小川的文学交往及所受影响 牛原[1];罗宗宇[1] (140-147)

情感共同体与新时代文学的县城诗学建构 田振华[1,2] (148-155)

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城市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包薇[1] (156-161)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主体性反思 杨雅洁[1] (162-168)

当代中国的革命实践与情感经验——柳青《在旷野里》两性情感扫描 田泥[1] (169-177)

主场回归、乡土重建与城市游子的精神还乡——新乡土小说叙事中的《宝水》 赵学勇[1];刘强祖[1] (178-184)

论刘亮程小说的“保守”与“重复” 张春梅[1] (185-194)

幻觉与游戏的叙事——《空城纪》文本美学分析 刘适南[1] (195-201)

论宋明炜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吕周聚[1] (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