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陶行知学刊

陶行知学刊 集刊

Tao XingZhi Journal

简  介:《陶行知学刊》是由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上海行知教育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类集刊,主编陶侃,编委会主任陆建非。 《陶行知学刊》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高尚的教育品位,坚持鲜明的刊物特色,努力成为上海和全国教育界、陶研界学陶、研陶、师陶、践陶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平台,竭诚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主要栏目有陶行知研究、本期专题、教育前沿、校(局)长论坛、调查与报告、教育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与教材、学科教学、陶馆工作、职业教育、研究生专栏、地方专栏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
  • 主  编:陶侃
  • 创刊时间:2023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发路538号3楼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2491-6
  • 单价
  • 总价

总第

百廿崇道育真人 行知校园启新程——浙江省桐乡市屠甸镇完全小学(桐乡市行知小学)简介 陆顺生 (F0002-F0002)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 成尚荣[1,2] (1-1)

教育强国视域下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路径研究 聂方洁[1];王青平[1,2] (4-7)

走近陶行知,探教育家精神之路 陈兰花[1] (8-9)

教以知,引以行——教育家精神的课堂回响 侯杨雯[1] (10-12)

人工智能赋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探究 张慧敏[1];于枫[1] (13-14)

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研究 徐孟君[1];刘艺[2];吴健康[3] (15-17)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陶行知“止于人民幸福”的教育思想研究 王志华[1];王志红[2];吴丽梅[3] (18-20)

陶行知小学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沈敏[1,2] (25-28)

做求真的教育——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读后 李玉伟[1] (29-30)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热现象重审——基于对二十余省市中学千余名师生的调查 陈睿豪[1] (31-32)

推进双新落实,创新人才培养 何莉[1] (33-37)

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新型服务体系的构建 罗雄[1] (38-40)

以“知”导“行”:“趣味编程”社团实践的有效策略 史玉玲[1] (41-42)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托班教研的路径探索 陈尧霞[1] (43-45)

基础教育国际化课堂教学改进本土化的“破”与“立” 董明媛[1];何冲[2] (46-49)

陶行知“真善美”学校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徐吉志[1] (50-52)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艾思奇式的“人民哲学家” 庞世伟[1];左高山[2] (53-55)

艺友制的内涵发展与当代价值 杨瑞涛[1] (56-59)

基于CIPP模型的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效能提升研究 顾若影[1] (60-63)

自治小先生: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治力培养的实践 李妙然[1];顾新佳[1] (64-66)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心理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王烨增[1] (67-68)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二十三常能”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李明[1];周武[1];许辛[1] (69-71)

旨在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究——以《遇见鸟巢》课程为例 任方方[1] (72-75)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美育与人文素养融合的课程改革研究——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 魏阳[1] (76-79)

师道教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以“取整函数”为例 冯凯[1] (80-82)

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体验式课堂的研究——以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正确认识广告》一课为例 徐艳利[1] (83-85)

小学道法学科5E教学模式探究——以《心中的“110”》教学为例 韩秋月[1] (86-89)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 李季鹏[1];石征辉[2] (90-92)

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王燕[1] (93-95)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综合能力培养 宋青[1] (96-98)

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实践——以Rules一课教学为例 鲍莉莎[1] (99-101)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复习课例研究——以小学六年级Revision Holiday Fun为例 刘玉婷[1] (102-104)

智能体技术在小学信息科技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郭肖婷[1] (105-107)

谈教师在“小先生制”舞蹈教学中的引导策略——以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舞蹈课《幼儿舞蹈创编》为例 王声琼[1] (108-109)

文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研究 沈英[1] (114-115)

基于社交故事法提高孤独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彭陈香[1] (116-119)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 培养实验探索精神——合肥市行知实验中学简介 李明 (120-120)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协同共生·共创未来 (121-121)

启智润心立担当 笃行致远向未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简介 包蓓姹 (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