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简 介:《金钥匙(汉文、蒙古文)》(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省级文艺理论与评论刊物。开设有“特别策划”、“专题研究”、“文学评论”、“艺术广角”、“文化视野”等专栏。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144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81/I
- 邮发代号:16-1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内蒙古文联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F0002-F00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王芳雷[1];王海燕[2]
(6-9)
从意象图式到空间隐喻——绘本《一条大河》的空间叙事策略
侯冬梅[1]
(10-13)
绘本在德育中的作用机制与生成机理研究
孟醒[1]
(14-18)
传统文化符号在绘本创作中的现代诠释
田亚男[1]
(19-2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绘本创作的实践路径研究——以“‘石榴籽’绘本丛书”为例
康慧勇[1]
(23-2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打造“十五的月亮”北疆文化品牌实践路径研究
冯永平[1];殷福军[2,3]
(27-34)
学·创·演:新时代乌兰牧骑的实践经验与价值启示
郭晶晶[1]
(35-39)
“北疆文化”发展的新时代路径
孙雅楠[1,2]
(40-44)
从社会文本到文学文本——《中国牧民》中的政治学意蕴与生态学价值
满全[1,2,3]
(45-50)
女性心灵世界的独白——以陈萨日娜双语小说为例
阚海英[1]
(51-55)
美的解蔽:沈从文先生《桃源与沅州》的视觉素养
叶青松[1]
(56-60)
沱巴乡:光盘小说中的桂北形象
冯雪菲[1]
(61-64)
绘画艺术对中西美学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实践研究——以吴冠中作品为例
高兰英[1,2];郭安然[1]
(65-70)
新时代内蒙古书法创作的现状、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韩琛[1]
(71-77)
从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看北宋文化隐喻与国风美学
刘壮[1]
(78-83)
川东红色歌谣的跨场域活态应用研究
刘美环[1]
(84-86)
羌族原生民歌在跨场域声乐教育中的活态应用研究
柳珊珊[1]
(87-89)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旅行真人秀节目的文化交流与身份认同
李莹莹[1];宋金蓉[1]
(90-93)
南昌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谢炘含[1]
(94-96)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历史余韵
袁多艺[1]
(97-100)
“草原三要素”的起源及其对欧亚草原的影响
沈爱凤[1];刘咏清[2]
(101-106)
湖湘红色文化遗产的品牌塑造与传播策略
鄢虎[1];欧丽恒[1]
(107-109)
从文本到实践:小戏小剧的艺术转换及演进路径
陈雯[1]
(110-112)
论大启蒙家赛春嘎
苏尤格[1]
(113-116)
青年纳·赛音朝克图作品的创作倾向
哈达奇·刚[1]
(117-128)
巴·布林贝赫和他的处女作『圆圆的山峰』
达·布和巴特尔[1]
(129-134)
其木德道尔吉作品研究概述
那·满都拉[1]
(135-143)
其木德道尔吉作品的译介传播概述
包呼格吉勒图[1]
(144-148)
生活甘泉酿出的乡土老窖
海日寒[1]
(149-152)
毕业论文与蒙古族当代文学——以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
才布西格[1]
(153-160)
阿尔泰诗歌作品中的『朴素、清澈、意境』
陶格陶木吉[1]
(161-163)
关于长篇小说《蒲公英》
别速惕·哈斯毕力格[1]
(164-168)
家庭叙事:敖·那日格乐笔下的日常与伦理——长篇小说《蒲公英》研究之一
玉兰[1]
(169-179)
觉醒、迷茫、道路——评敖·那日格乐长篇小说《蒲公英》
亮月[1]
(180-188)
一位女性作家的书写与真诚——读敖·那日格乐长篇小说《蒲公英》
阿拉腾图拉古尔[1]
(189-195)
敖·那日格乐:用怎么样的写作方法都无所谓,只要写好就即可
赛音朝格图[1]
(196-202)
感觉的诗学
铁军[1];元成[2]
(203-213)
叙事空间——西方小说叙事学(七)
勒·吉日嘎拉[1]
(214-220)
作家妙笔之《迎秋的草尖》
普日布[1]
(221-224)
内蒙古文联召开北疆模范机关创建动员会
(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