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集刊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简 介:《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杂志是一本专注于黄河文明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期刊,致力于推广黄河文明的研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杂志旨在提供一个专门的学术平台,促进学者们对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深入研究黄河文明的发展与影响,杂志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杂志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杂志注重探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环境保护措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杂志鼓励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该杂志杂志倡导跨学科的研究合作。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探讨与合作。杂志鼓励法学、历史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投稿,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探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杂志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共享,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杂志追求学术严谨性和社会影响力。杂志对于学术论文的质量有严格要求,鼓励学者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准确论证,提供有深度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同时,杂志也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应用。通过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合作,杂志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杂志致力于推广黄河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学术界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秉持这些理念,杂志将成为黄河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学术媒介,为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
- 主 编:苗长虹
- 创刊时间:2008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9-5935-7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中国大运河生态环境演变的分期刍议
段伟[1]
(1-14)
中国镇水神物的空间分布与价值探析
王叶蒙[1];吴朋飞[2]
(15-32)
黄河流域县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孙丕苓[1];李翼展[1];戴仪[2]
(33-47)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姜玲玲[1];王永明[1];田静娴[1]
(48-58)
伊洛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影[1];赵辉[1];周超[1];张红娟[2]
(59-68)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沙棘夜间液流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瑞苹[1];方伟伟[1]
(69-80)
晚商“王卜贞”战争卜辞新探——兼谈周原庙祭卜辞的性质
黄静静[1];刁俊豪[2]
(81-95)
泰山斗母宫钟鼓楼募化问题考证
朱学斌[1];张冶[1]
(96-108)
传说、庙会与文化认同——曹仙媪信仰的地方生成及时代反思
刘霄[1]
(109-121)
金末壬辰之祸与元好问生命意识之转变
王静[1]
(122-138)
黄河舆图与光绪朝河政变革
陈琪[1];李新贵[1]
(139-154)
1928—1930年关中地区大旱灾与地方调适
刘婷[1];程森[1]
(155-174)
1954—1978年的中国城市街居治理:以河南开封为中心的考察
张群梅[1]
(175-192)
形象、话语与功能:黄河图像研究的三个维度
李晶柯[1]
(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