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学衡 集刊
简 介:《后学衡》取曾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的吴宓大师创办的《学衡》杂志之意,旨在立足西南,继承学术传统,推进西南大学文学院学术发展。与学界同仁一道,为西南大学文学院的学术发展提供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为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学的学科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 主 编:王本朝
- 创刊时间:2017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文学院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1-2287-8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吴宓寄居昆明时期佚文四则
高传峰[1]
(3-9)
吴宓《述〈红楼梦〉全书之大旨及故事纲要》英文稿探赜
占如默[1];张忠梅[2]
(10-34)
赣客方言儿后缀
陈凌[1]
(37-61)
南京方言倒置双宾结构研究
李贤卓[1];朱逸秋[1]
(62-72)
重庆潼南(龙形)湘语的异读现象
孙红举[1]
(73-94)
“不争”的语法功能演变
朱怀[1];范桂娟[1]
(97-110)
修辞学的元语言问题
李心释[1]
(111-125)
论语言经济原则下的简缩之用——从“蛛丝马迹”谈起
游茜雯[1];王玲娟[1]
(126-137)
佛源词“转变”考释
袁艺珈[1]
(138-156)
梁辰鱼《浣纱记》中以“西施”命名的食物
胥洪泉[1]
(159-164)
从《道家诗纪》看清代“道人体”诗歌与地域空间的互动
国淑雅[1]
(165-185)
王元骧突破既往文学反映论教材编写模式的一种尝试
汪正龙[1]
(189-198)
崇高与主体力量的提升问题
李应志[1]
(199-225)
论飞白世界诗歌翻译的文化贡献
傅守祥[1]
(229-240)
启蒙与革命:鲁迅《祝福》的启蒙思想悖论
杨晓河[1]
(241-259)
论《现代》杂志小说文本的自由主义倾向
翟美菁[1]
(260-277)
战火中的家国情怀:论沈起予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创作
鞠舒同[1]
(278-286)
抗战歌曲与儿童抗战动员——以歌词为中心
张雨童[1]
(289-304)
《繁花》插图论
邓楠宁[1]
(305-321)
宋云彬早年《杭州报》工作经历考——基于《五个月杭州报生活的回忆》的考察
金传胜[1];陈佳怡[1]
(325-342)
新发现陆晶清的九篇佚文并兼谈其“流浪”南昌的经历
刘书景[1]
(34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