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年鉴
ALMANAC OF CHINESE LITERATURE
简 介:本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刊物。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版周期:年刊
-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0814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096/I
- 单价:
- 总价:
2023年 第1期
编前语
(0-0)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专辑
萨支山
(1-2)
从革命主体论及历史、现实的辩证关系看《讲话》
程凯
(3-14)
主客与文野——在历史中阅读作为思想文本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展安
(15-26)
“从延安走来的人”——丁玲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生及其当代阐释
何吉贤
(27-38)
南方的合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1970年代阿根廷文艺批评
魏然
(39-49)
何其芳如何阐释《讲话》——基于“文学进修班”听课笔记的分析
李朝平
(50-57)
“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专辑
赵薇
(58-59)
古典文学研究数据化的可行性
王兆鹏
(61-67)
明代作家的空间分布与可视化分析——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为例
李菁;徐永明
(68-79)
社会网络分析视阈中的家谱、家集与家学研究——以清溪沈氏为例
刘京臣
(80-91)
作为计算批评的数字人文
赵薇
(92-101)
科幻与推理小说中的解谜叙事——基于词频动力学的远读与可视化研究
刘洋
(102-111)
2022年长篇小说:新时代文学的地质景观与现实意识
刘诗宇
(115-118)
直逼内心的叙事与主观抒情的诗学——2022年中短篇小说创作态势分析
王迅
(119-122)
2022年短篇小说:跃入具体,识别此刻
贺嘉钰
(123-126)
2022年报告文学:讲好新时代故事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李朝全
(127-132)
现实的有情与思想的超脱——2022年中国散文创作述评
赵泽楠
(133-139)
2022年诗歌:丰富、发散和“自身的强大”
李壮
(140-143)
2022话剧:“阵痛”与“破局”
徐健
(144-151)
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杂糅——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观察
邓永江
(152-156)
十个关键词里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
刘鹏波
(157-161)
从年度榜单看当代文学场的“三分天下”
霍艳
(162-164)
2022年文学创作各榜单、获奖情况统计
李煜东
(165-169)
关于告别的一切
路内
(173-190)
我本芬芳
杨本芬
(190-206)
明日派对
周嘉宁
(207-233)
东北虎
汤成难
(233-252)
白色猛虎
金仁顺
(253-262)
我们聊聊科比
王威廉
(263-271)
比时间更久
钟求是
(272-282)
云彩剪辑师
李宏伟
(282-288)
小镇失语症
王一
(289-294)
椿树峁
谢侯之
(295-305)
讷河往事
黄蓉
(305-318)
每个人的傍晚都住着故乡的晚霞
程黧眉
(319-327)
灵猴
傅菲
(327-335)
住院
王彬彬
(336-345)
静止的春天
王开岭
(345-351)
唯一不朽的只有此刻
陈冲
(351-360)
父亲之路
(360-372)
有所思
彭程
(372-379)
城市之光
吴文君
(379-384)
黑塞:挖掘灵魂深处的自我
黄婉妍
(385-388)
两代人的志向与情怀
王宁
(388-393)
遵义灯塔
郭涛
(394-394)
像沙子一样紧紧相拥
苏军
(395-395)
沉默之后
冰岩
(395-395)
无法释怀之物
秦立彦
(396-396)
礼物
康宇辰
(396-396)
备课
王彻之
(397-397)
窗边小舞曲
可仔
(397-398)
天真记
杜绿绿
(398-398)
关
周一木
(399-399)
诗和远方
老井
(399-399)
2022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杨宇;唐嘉婧
(403-415)
2022年西方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李一帅
(416-435)
2022年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综述
杨子彦
(436-451)
2022年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
林甸甸;邱学浩
(452-479)
2022年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
都轶伦
(480-490)
2022年唐代文学研究综述
陈才智
(491-516)
2022年宋辽金文学研究综述
王润英
(517-541)
2022年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
朱姗;裴云龙;武君
(542-582)
2022年中国域外汉籍研究述评
奎欣怡
(583-604)
2022年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
郜同麟;王敏庆;王楠
(605-625)
2022年近代文学研究综述
武迪
(626-645)
2022年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韦鑫
(646-673)
2022年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李铮
(674-684)
2022年网络文学研究综述
汤俏
(685-698)
2022年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综述
文若琦
(699-711)
2022年比较文学研究综述
郑熙青
(712-731)
2022年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祝鹏程
(732-750)
2022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王艳
(751-766)
责任与使命: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蒋述卓
(769-770)
批评作为论证:论哈贝马斯的批评观念
汪尧翀
(771-772)
杜博的诗画对观与艺术理论的现代起源
张颖
(772-774)
走向实践阐释的艺术理论——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生成的微观态势及其启示
时胜勋
(774-775)
“诗言志”:从思想建构到教化诗学
过常宝
(776-777)
意象创构中的观物取象
朱志荣
(777-778)
《诗序》写作历程考论
王承略
(778-780)
文学共同体观念视野中的“诗骚传统”与“三大史诗”会通
韩高年
(780-781)
夏商周始祖出生神话的再考察
(781-782)
“陶集年号甲子案”与陶渊明自定本集——对一桩文学史公案的还原考察
范子烨
(783-784)
日藏《文选》白文古钞引《文选集注》考论
高薇
(784-785)
王权、王言与高僧——晋孝武帝、苻坚等南北六主致书僧朗初探
童岭
(785-787)
“富艳”的史学和文学批评意义
许云和
(787-788)
宫室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
闫月珍
(788-790)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葛晓音
(790-791)
贺知章生平再审视——以历官与交游为中心
唐雯
(791-793)
发掘吴道子——兼谈唐代绘画的“作者”
巫鸿
(793-794)
赋句、赋段、赋题:唐抄本《赋谱》的读解维度
黄志立;林雪珍
(794-796)
《仇池笔记》的成书来源及其价值——以明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为切入点
曾祥波
(796-797)
梅尧臣诗体诗论析疑
张剑
(798-799)
贯通作为写法:苏轼《水龙吟》词的词调史考察
叶晔
(799-801)
宋元之际的“方氏合族”与方回的诗歌宗派观
郭庆财
(801-803)
从文言、小文到国字解:《欧苏手简》在日本的受容与变容
慈波
(803-804)
元末明初和陶诗的体貌体征与诗学观念——浙东派易代之际文学思想演变的一个侧面
左东岭
(805-806)
“俗文学文献学”若干问题刍议
潘建国
(806-808)
“小说知识学”的艺术基础与批评实践——以明清小说评点为中心看“知识”维度在小说研究中的运用
刘勇强
(808-809)
论戏曲文献学的学理内涵
郭英德
(810-811)
禁忌、行当、剧场:近代戏曲的非文学演进机制
吴真
(811-813)
京剧《党人碑》编演考述——兼及汪笑侬早期戏曲活动
夏晓虹
(813-815)
“五四”与现代性建构
赵稀方
(815-816)
“解诗学”视域下的新诗阅读问题
张桃洲
(817-818)
实验与选择,变奏与互动——百年新诗的六个问题
张清华
(819-820)
《讲话》与人民文艺的原点性问题
贺桂梅
(821-822)
“鲁迅文学”:20世纪中国的文学行动
汪卫东
(823-824)
在文学经典的延长线上——换个角度读《拖神》
吴义勤
(825-827)
喧嚣的失语——20世纪末的知识分子表述
刘大先
(827-828)
从京派到新京派
孙郁
(829-830)
文学大数据与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杨丹丹
(831-832)
网络文学研究的反思与突破
黄发有
(832-833)
加速、重置与日常化:网络多维时间与艺术的变革
黎杨全
(834-835)
网络科幻小说二十年:定义、历史与类型
鲍远福
(835-836)
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品格
古远清
(836-838)
华文文学共同体:一种研究新路径
艾尤
(838-839)
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的民族叙事与两岸“三十年代文艺”的文化记忆
徐秀慧
(839-841)
跨海之旅:胡秋原文艺观简论
(841-842)
比较文学与中国的新文科建设
王宁
(843-844)
回答这个问题:爱米丽亚为什么死?
张辉
(844-846)
晚清国语运动中的“同文”博弈——伊泽修二、章太炎与“汉字统一会”
欧阳月姣
(846-848)
女神与遗存:对图像记忆的神话学解读
饶静
(848-849)
祝融:神话历史的复活——四重证据法重建楚版上古史谱系(14祖)
叶舒宪
(850-851)
“中国宝卷总目提要”之编撰思路与地方性实践——以常熟宝卷为例
陈泳超
(852-853)
反义谚语:一个探究中国谚语的新视角
安德明
(854-855)
“全观诗学”论纲
朝戈金
(856-857)
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从事实清理到学科建设(1995—2019)
巴莫曲布嫫
(858-859)
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生产机制的采风
祝鹏程
(859-861)
《脑工解放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
刘方喜;杨宇
(865-867)
《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
姚爱斌;杨子彦
(867-869)
《文士精神与文论传统》
周兴陆;葛涵瑞
(869-871)
《〈唐诗别裁集〉与唐诗经典化》
王宏林;田昊
(872-873)
《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建构》
闫月珍;蒋述卓;刘文昭
(874-875)
《安大简〈诗经〉研究》
徐在国;黄汉
(876-878)
《〈诗经〉的创制历程》
李山;谢久胜
(878-880)
《中国中古文学史》
顾农;曹明升;严智鹏
(881-883)
《声色:永明时代的宫廷文学与文化》
(新加坡)吴妙慧;朱梦雯;蔡丹君;严智鹏
(883-885)
《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
杜晓勤;王伟;朱珂欣
(886-887)
《九家读杜诗》
田晓菲;刘倩;周睿;朱珂欣
(888-890)
《五代十国墓志汇编》
仇鹿鸣;夏婧;戴宏远
(890-892)
《宋代文学通论》(增订本)
王水照;赵豫云
(893-894)
《宣和遗事校注》
程毅中;毕京生
(895-896)
《范成大集校笺》
(宋)范成大;吴企明;杨一恒
(897-899)
《容斋随笔笺证》
(宋)洪迈;凌郁之;裘江
(899-900)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美)宇文所安;麦慧君;杜斐然;刘晨;马里扬;周海燕
(901-903)
《江南女性别集六编》
胡晓明;彭国忠;朱珂欣
(903-905)
《戏曲文献和表演形态新论》
康保成;武迪
(905-907)
《明清文人的世界——黄卫总自选集》
黄卫总;周海燕
(908-910)
《风说书的世界——东亚视域下的明清鼎革》
陈波;严智鹏
(910-912)
《纶扉宦梦:黄景昉与晚明政局》
朱曦林;刘跃进;关小彬
(913-915)
《20世纪中国作家的都市体验与文学想象》
李洪华;张柠;韦鑫
(915-917)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海外视野——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
李凤亮;苏文健;韦鑫
(917-919)
《〈阿Q正传〉笺注》
黄乔生;吴金梅;张逸群;韦鑫
(919-921)
《文学的个人史:鲁迅传述和〈朝花夕拾〉》
吴俊;张业松;韦鑫
(921-923)
《阿Q一百年——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精神探微》
张梦阳;张全之;韦鑫
(923-925)
《鲁迅与近现代转型期语言问题研究》
张素丽;孙小艳
(926-927)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洪子诚;陈辉
(927-929)
《经典与经验:中国当代文学史论》
白烨;陈辉
(929-931)
《路遥的哈姆雷特与莎士比亚》
李建军;王兆胜
(932-935)
《网络文学作家论》
陈定家;郑薇
(935-937)
《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
高寒凝;李庚辰
(938-939)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黄万华;文若琦
(939-940)
《地之缘——走读于中日之间》
王中忱;刘晓丽;颜淑兰
(941-942)
《雪莱在中国:1905—1966》
张静;王宇平;郑熙青
(942-944)
《英语世界易学研究论稿》
李伟荣;李伟荣
(944-946)
《中西诗学对话》
曹顺庆;王超;谭佳
(946-947)
《〈夷坚志〉谫论》
祁连休;梁玉婉
(948-949)
《众神的山川:〈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
刘宗迪;孟琳峰
(950-952)
《故事机变》
施爱东;朱家钰
(952-954)
《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文化场视域下的壮族民间文学》
杨树喆;刘经俏
(955-956)
《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张多;杨利慧
(957-958)
《清代说唱文学子弟书研究》
李芳;田小旭
(959-960)
《人神鬼和合:景颇族“目瑙斋瓦”研究》
徐俊六;张柯欣
(961-962)
《夷门传薪学人传张振犁》
梅东伟;朱鹏
(963-964)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70年图像志》
毛巧晖[1];张歆[1]
(965-966)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学术研讨会
王春燕;李煜东
(969-970)
“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与文论话语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19届年会
宋聪聪
(970-973)
文艺理论与美学新境界暨《钱中文文集》研讨会
柏奕旻
(973-974)
探撷文明根脉:比较神话学研讨会
付倬璘;刘浏青清
(975-976)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研讨会
朱珂欣
(976-977)
第十届中国词学研究会年会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李静;周海燕
(977-978)
“《阿Q正传》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学术研讨会
汪佳妮;孙海军;韦鑫
(979-980)
“鲁迅的趣味、日常与交游”学术研讨会
陈力君;黄雁翎;韦鑫
(981-982)
“鲁迅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范式推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中国鲁迅研究会年会
郭刚;韦鑫
(982-984)
“天津《庸报》副刊与民国新文艺生产”学术研讨会
韦鑫
(984-985)
“重聆‘短20世纪’的尾声:1980年代的文学史与改革史”工作坊
陈辉
(985-988)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2届学术年会暨“百年党史背景下当代文学的演进与经验”学术研讨会
陈辉
(988-989)
“文化传承历史反思:叶荣钟与重写台湾文学史”两岸学术研讨会
文若琦
(989-990)
“世界华文文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文若琦
(991-992)
比较、跨越与融通——《当代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暨比较文学研究所建所25周年座谈会
杨和晴;颜淑兰
(993-994)
差异对话间在——比较文学暨文化理论年度(2022)全球学术雅集
郑熙青
(994-996)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第二十三届大会会议
肖景匀
(996-997)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2022年年会暨“海外汉学与中外文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
孙利利
(997-999)
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比较文学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
孙利利
(999-1000)
“世界文学中的民间文学传统”国际研讨会
(1000-1001)
新时代中国故事学理论建设研讨会暨《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十卷本)》新书发布会
郝日虹;韩冰雪
(1001-1002)
北京大学首届“东西方民间文学论坛”
张京京;乌哈娜
(1002-1003)
“中国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暨《家乡民俗学》座谈会
左怡兵
(1004-1005)
“新时期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
(1005-1006)
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
荆炜琪;杨杰宏
(1007-1008)
“口语书写数字化:媒介与文学多样性”国际学术研讨会
刘延玲
(1008-1008)
诗学为叶,哲学为根——郑敏教授访谈录
张洁宇
(1011-1019)
存在与性别,写作与超越——张洁访谈录
荒林;张洁
(1020-1036)
董夏青青:在场和注视
行超
(1037-1040)
庞余亮:成为那只找到自己的螃蟹
罗建森
(1041-1044)
薛庆国:阿拉伯语才是我相爱最久的恋人
王杨
(1045-1049)
记汪蔚林先生二三事
刘跃进
(1053-1059)
“傅译传人”,世上唯有罗新璋
邓郁;余子奕
(1060-1065)
钢铁是怎样“译”成的——记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翻译家王志冲
沈黎风
(1066-1070)
张小鼎:一位文学编审的视界
祝晓风
(1071-1078)
特别的古远清
谢冕
(1078-1079)
关于父亲的回忆
石雷
(1079-1081)
一份沉重的嘱托——钱锺书、栾贵明与中国古典数字工程
杨润时
(1082-1088)
2022年度文坛纪事
(1091-1098)
2022年逝世的文学界人士
赵月;刘延玲
(1099-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