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Guizhou Ethnic Studi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本刊是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现主要辟有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调查、国外民族学研究介绍等栏目。由于刊物刊载的民族学类专业信息较多,且有一定水平,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因此,受到读者和作用的特点关注,是他们选读高质量文献和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之一。

  • 主管单位: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北路扁井巷2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6959
  • 国内统一刊号:CN 52-1001/C
  • 邮发代号:66-35
  • 单价:20.0000
  • 总价:240.0000

2020年 第6期

马克思民族思想逻辑理路及当代价值研究 李胜[1];谢仁生[2] (1-5)

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以杨松为中心的讨论 于欣[1];陈建樾[2] (6-13)

彼得·贝格尔世俗化与多元化理论简析 郭宏珍[1] (14-20)

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内源性资源当代价值研究——以绿色犯罪学为视域 魏红[1] (21-27)

略论无讼多民族社区的建设 陈瑛[1,2] (28-34)

理论自信的力证:精准扶贫理论的区域民众共识——基于普洱彝区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陶磊[1];邵鹏[2];李斯托[1] (35-41)

社会交往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理路 向天成[1];赵微[1] (42-47)

粤商及其所建立的岭南地区和全国性市场体系——与费正清和施坚雅的对话 张继焦[1];吴玥[2] (48-55)

吴泽霖与西南少数民族研究 李金兰[1,2];周大鸣[1] (56-61)

新中国70年来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研究 薛品[1] (62-68)

新中国汉藏语研究70年 黄成龙[1] (69-73)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识别需求 余压芳[1,2];赵玉奇[1,2];曾增[2,3];王希[2,3] (74-78)

彝族优秀口传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与传承保护 陈顺强[1];普忠良[2];郭利芳[3] (79-82)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中的内蒙古地区游牧文化的变迁 包秀慧[1] (83-90)

生态治理:民族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1950-1965年)——以贵州省为例 李安峰[1] (91-98)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民族地区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专题研究 束锡红[1] (99-99)

“区域”的逻辑: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与农业转型探析 荀丽丽[1] (100-106)

乡村振兴视阈下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旅游实践探析 束锡红[1,2];叶毅[2] (107-113)

宁夏决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转型发展探论 杨永芳[1];陈通明[1];徐东海[1] (114-120)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及对策——基于农户评价的调研与思考 范建荣[1];龙寸英[2];石晨阳[1] (121-127)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西协作回汉互嵌社区的脱贫模式——宁夏生态移民闽宁镇原隆村的个案研究 束锡红[1,3];叶毅[1];陈祎[2];樊晔[3] (128-134)

基于乡村价值的农业大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路径研究 鲁可荣[1];徐建丽[2] (135-141)

“新时代民族教育”专题研究导语 陈立鹏[1] (142-142)

关于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几点思考 陈立鹏[1];张珏[1] (143-149)

心理空间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初探 胡平[1];韩宜霖[1] (150-154)

精准扶贫视角下县域民族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策略——以四川省A州为例 李郭倩[1];张承洪[1] (155-160)

非遗视角下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学校传承的思考 郑雪松[1] (161-165)

民族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现状、问题及路径——以X民族大学为例 陈达云[1];张鹂[1] (166-171)

民族院校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实证探究——基于M民族大学本科生的现状调查 符琼霖[1];陈凤菊[2] (172-180)

民族地区民汉合校管理模式及其跨民族交往——以新疆民汉合校为例 胡玉萍[1];刘钰[1] (181-188)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声明 无[1] (F0003-F0003)

投稿须知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