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规划学刊

Urban Planning Forum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本刊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在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刊登国内外有关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道路交通、生活居住、村镇、园林风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读者对象为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2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363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938/TU
  • 邮发代号:4-465
  • 单价:38.0000
  • 总价:228.0000

2019年 第1期

建立国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规划专业学科品质 吴志强[1,2,3] (1-2)

从历史维度看我国城市规划演进与规划学科发展 赵民[1] (2-3)

城乡规划学不能只属于工学门类 石楠[1,2] (3-5)

从空间管制走向空间治理 田莉[1] (5-5)

新空间规划体系的横向融合与纵向贯通问题 段进[1,2] (5-6)

不忘初心,伴随城市化进程;与时俱进,前瞻城市化未来 王世福[1] (6-7)

适应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李和平[1] (7-7)

浅议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使命与挑战 吕斌[1,2] (8-8)

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学科发展殁教学与实践的转型思考 耿虹[1] (8-9)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乘风破浪 杨贵庆[1] (9-10)

城乡规划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直面改革要求 张尚武[1,2] (10-10)

从需求导向转变为约束导向的城乡规划学科应对 彭震伟[1] (11-11)

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关联网络识别和解析:基于相对关联度的分析方法 唐子来[1,2];李海雄[1];张泽[1] (12-19)

关于完善上海城市更新体系的思考 周俭[1,2,3];阎树鑫[1];万智英[1] (20-26)

中国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研究 王树声[1,2];高元[1,2];李小龙[1,2] (27-3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拓扑关系研究 孙彤宇[1,2];李彬[1];张蕾[3];陈思雨[4];季诗洋[3] (33-39)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园区布局规划导引策略——基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企业选址解析 栾峰[1,2];何瑛[3];张引[4] (40-49)

长三角区域规划协同的上海实践与思考 熊健[1];孙娟[2];王世营[1];马璇[2];张振广[2];刘晟[1,3] (50-59)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不变”与“变”——基于杭州战略规划(2001)的回顾与思考 何鹤鸣[1,2];张京祥[1,3];崔功豪[1] (60-67)

开发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反思和展望——基于江苏的思考 陈小卉[1];国子健[2];钟睿[2] (68-73)

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制度逻辑与启示:以东京都市圈为例 张磊[1,2] (74-81)

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管控方式探讨——以舟山市千岛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 曹春[1];陆晓喻[1];陈亚辉[1] (82-90)

我国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防灾规划编制模式探讨——以武汉市为例 戴慎志[1,2];冯浩[1,3];赫磊[1,2];高晓昱[1,2] (91-98)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交通战略评估体系建构——以武汉市为例 刘冰[1,2];张涵双[3];曹娟娟[3];徐雷[3];陈晓荣[3];王志玮[4] (99-107)

生产新空间:近代中国建市划界、冲突及其意涵——写在《城镇乡自治章程》颁布110年 杨宇振[1,2] (108-117)

模拟步行于五种城市环境的心理健康益处:行人视角的实验研究 张苏榕[1];孙文尧[1] (118-118)

连接过程与模式:巴塞罗那和米兰大都市区的空间规划、治理与城市蔓延 罗莹路[1] (118-119)

贫民窟升级与健康公平 李潇天[1];孙文尧[1] (119-120)

从危机到保护:香港建成遗产保护政策中交织着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Sicheng Zhou[1];刘冰[1] (120-121)

建筑环境与社会福祉:城市形态如何影响社会生活和个人关系? 贾姗姗[1] (121-122)

保障性住房中空间配置与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关系 辛蕾[1] (122-123)

积极应对老龄化:欧盟的老龄化政策 张宇洁[1] (123-124)

城市尺度提升垂直和水平向紧凑度的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与情景评估——以柏林为例 朱明明[1] (125-125)

通过生物多样性预测城市绿地的心理恢复效益 杨伟光[1] (125-126)

德国《城市自然总体规划》草案 (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