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传媒
Today's Mass Media
曾用刊名:报刊之友
简 介:《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10多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办刊理念:关注今日传媒,评论传媒、推介传媒、研究传媒、服务传媒,贴近传媒人和传媒市场,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 办刊定位:围绕传媒主题,用新理论、新观点、新视角、新模式、新技术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行业专业期刊之一。 主要内容:传媒管理机构的政策法规信息发布及解读,业界重大新闻动态及分析,传媒产业与传媒市场研究,传媒界专业学术探讨。重在选题策划,突出权威解读、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具体涉及新闻学、传媒学、立体与平面传媒理论、技术手段与方式研讨交流等,同时辐射其它交叉学科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
- 主办单位: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9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西段78号12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122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30/G
- 邮发代号:52-157
- 单价:
- 总价:
2020年 第12期
自媒体文学的易与难
方英文[1]
(1-3)
全媒体时代诗与歌灵动交融的尝试——读薛保勤先生《风从千年来》有感
章学锋[1]
(4-6)
中国军队全球多语种媒体形象及提升策略研究
王大可[1];冯妮[1]
(7-10)
新媒体背景下法律普及工作的瑕疵及改进策略
张冠男[1];姚来燕[2]
(11-13)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疏导对策研究
黄萍[1];强劲[1];刘倩[1]
(14-16)
国内新媒体议程设置研究和未来走向
何婷[1];冯锐[1]
(17-22)
社会责任视角下网络意见领袖研究——以自媒体“新世相”为例
常晓[1]
(23-25)
浅析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医生微博为例
宋皓彤[1]
(26-28)
对小众媒体主流化趋势的探讨——以哔哩哔哩弹幕网站为例
宋佳[1]
(29-31)
场域理论视角下5G在新闻业运用的动力与制约
刘青松[1]
(32-34)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转型路径分析
陆之涵[1]
(35-37)
新媒体环境下历史民俗小镇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长临河古镇为例
罗宇凡[1];钱红[1];毛莎莎[1]
(38-41)
网络时代下文字剧情类互动游戏传播策略研究——以“橙光游戏”为例
曹书圆[1]
(42-45)
新媒体时代体育节目创新与受众传播策略研究
俞沐初[1];庞承智[1];江松[1]
(46-50)
媒介低俗化背景下短视频评论态度与倾向研究——基于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视角
陆芳芳[1];杨玉山[2]
(51-55)
移动互联时代在线音频平台发展路径研究——以荔枝在线音频平台为例
何美晶[1]
(56-58)
拉美主要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以对中国国庆70周年的报道为例
傅羽寒[1]
(59-62)
广东省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调查
崔建勋[1];张辉玲[1]
(63-67)
谨慎科学与模糊过滤——党报关于疫苗事件的报道框架分析
龙茜卓[1];张庆圆[1];陈美玲[1]
(68-73)
新媒体环境下浅谈都市报副刊的“四化”建设——以《华西都市报》为例
黄勇[1]
(74-76)
初探中国对泰译《三国》研究的现状
[泰]宋中杰[1]
(77-80)
塑英雄、琢人性,共蓄“破冰”——评电视剧《破冰行动》
蔡冉[1]
(81-83)
《地球最后的夜晚》——梦的影像化建构及其悲剧意蕴
任宇洁[1]
(84-87)
纪录片中杭州城市形象构建存在的问题分析
刘霄[1]
(88-92)
文化研究视角下野生动物的保护传播研究
王东[1]
(93-95)
中国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媒介”与“符号”——以“熊猫外交”为例
蓝剑锋[1]
(96-100)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以桐城铸胎掐丝珐琅彩为例
汪思梦[1];许戎[1];项晶晶[1]
(101-103)
采药题材绘画的视觉范式与价值意义
孙文娟[1]
(104-106)
器、物、观念与美——从刘海粟的油画作品《太湖工人疗养院之雪》谈起
王秀珂[1]
(107-109)
新媒体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探析
李昀彦[1]
(110-1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曹玉倩[1]
(113-116)
论主流媒体对民生舆情事件的话语权掌控
刘盈杉[1];肖燕雄[1]
(117-120)
公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以“平安江苏”和“江苏警方”为例
张思远[1];匡天宇[1]
(121-125)
基于巴克传播视角看直播营销效果的不稳定——以罗永浩网络直播为例
郑豪[1]
(126-128)
喜马拉雅APP运营策略研究
娄炜利[1,2];王雅婷[2]
(129-132)
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进路与角色担当
王劲竹[1]
(133-135)
自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意识形态治理的三大机制
李海文[1]
(136-138)
融媒时代独立学院《新闻写作》教改探析——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
闫旭凤[1]
(139-142)
健康科普视频的内容特征与传播效果——基于对《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分析
王一帆[1]
(143-146)
基于健康信念模型下的标语传播研究
豆欢欢[1]
(147-149)
从传播仪式观看国庆70周年阅兵式
毕光翠[1]
(150-153)
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成因与治理
卿琳[1];王凤[1];莫燕铭[1]
(154-156)
《今传媒》征稿细则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