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简 介: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统一战线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 创刊时间:2000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广州市三元里大道9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694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496/C
- 单价:
- 总价:
2021年 第S1期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无[1]
(F2-F2)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无[1]
(F2-F2)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大会
无[1]
(F2-F2)
努力答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新时代政治考卷
李心[1]
(6-8)
增强我们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黄武[1]
(9-11)
坚定不移跟党走 履职尽责勇担当
程萍[1,2]
(12-13)
广东省侨联海外联谊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思考
黎静[1]
(14-16)
在感悟党的百年伟业中践行初心使命
李家瑞[1]
(17-18)
学习讲话增干劲,共筑复兴强国梦
朱列玉[1]
(19-22)
展望新阶层群体的"聚合力"之路
黄西勤[1]
(23-25)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几点思考
黄小彪[1]
(26-27)
永远跟党走 共筑中国梦
乔恒利[1]
(28-31)
由"国货"一斑,看中共一个世纪的成就
张超[1]
(32-34)
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为根本遵循 书写社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吴显标[1]
(35-37)
把学院打造成为彰显总书记思想磅礴伟力的重要践行地
潘清[1]
(38-40)
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贡献社院力量
杨应棉[1]
(41-43)
加强政治建设,建强支部堡垒
刘明禄[1]
(44-46)
深入学思践悟 切实担当作为
邓爱霞[1]
(47-48)
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 进一步推动教学培训上台阶
戚志恒[1];谢伟杰[1]
(49-51)
贯彻人民至上思想,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张山[1]
(52-54)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矢志不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林伟[1]
(55-57)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路探赜
杨旭鹏[1]
(58-61)
百年大党系民生 百年辉煌赢民心——浅谈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逻辑、内涵与特征
贾艳丽[1]
(62-64)
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的充分彰显
袁凌云[1]
(65-67)
深厚的人民情怀,深熟的执政方略
胡嘉峰[1]
(68-70)
深刻领会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
邱国耀[1];刘立军[1]
(71-74)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夏艺芸[1]
(75-77)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付雪芹[1]
(78-80)
充分发挥党的群团工作经验作用 在新的赶考路上再创佳绩
林桂英[1]
(81-84)
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战略考量和实践要求
张明湘[1]
(85-88)
新阶段广东加强和改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研究
姜建[1]
(89-92)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丰富新时代统战理论
梁锋[1]
(93-96)
理论特质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
邬斌[1]
(97-99)
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的二重逻辑
周俊达[1]
(100-103)
新发展阶段凝心聚力的关键
罗建文[1]
(104-107)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经验
詹玲[1]
(108-111)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守护党的精神根源
肖任[1]
(112-113)
以史为鉴,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梁涛[1]
(114-116)
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王俊骏[1]
(117-118)
以民族复兴为己任,铸就新时代优秀青年干部
蔡晓坚[1]
(119-120)
推进潮州"党建+文化"凝聚共同奋斗力量的实践探索
陈建宣[1];蔡润东[1]
(121-123)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
无[1]
(F3-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