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曾用刊名: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简  介:本刊于1982年创刊,现已与全国500余家学术刊物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办刊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百家争鸣,为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60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409/G4
  • 邮发代号:12-326
  • 单价
  • 总价

2020年 第1期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铸魂教育模式研究 徐玲[1] (1-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空间透视 吴一凡[1];穆惠涛[1] (4-6)

融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冯丹丹[1] (7-10)

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综述 姬咏华[1];董上[1] (11-14)

服务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指向及内涵释义 李庆瑞[1,2] (15-18)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薛翔宇[1];卞彩巍[1] (19-21)

基于“三全育人”的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王森浩[1];李月红[1] (22-24)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 张玉玲[1];张建华[2];张建军[3] (25-27)

论清代东北贬谪文人诗的情感流变 陶娥[1];于为[1] (28-30)

当代文学在城市文化空间中的传播 楼枫[1] (31-34)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实践启示 燕艳[1];蒋邢[1] (35-38)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回顾与经验分析 张忠跃[1];胡炅坊[2] (39-41)

关联性的无意注意转移:目标驱动的注意捕获 王慧媛[1] (42-45)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德维度研究 张自永[1] (46-49)

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对国家形象建构的互补性探析 程逸芸[1] (50-53)

论《民法总则》中的狭义无权代理人责任 王如娃[1] (54-58)

海外代购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问题研究 沈友耀[1] (59-63)

国际商事仲裁中临时措施的发布问题研究 杨海琛[1] (64-68)

集中连片特困区普惠金融减贫机理的实证分析 周泽炯[1];叶卓雅[2] (69-74)

信用证融资创新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潜在风险 李向红[1] (75-80)

国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居民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杨信[1] (81-83)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研究 张静静[1] (84-87)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五个振兴”战略的现状与路径 何妍妍[1] (88-90)

《史记》管氏史料考辨 管成学[1];荀长春[2] (91-95)

日本在中东路事件中的角色分析 金龙云[1];边琦[2] (96-98)

刘易斯·纳米尔爵士史学思想初探 刘翔鹏[1] (99-103)

清末民初东北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及语言态度 贾秀春[1];孙艳君[1] (104-107)

东北官话中与“背景”和“预期”相关的能愿动词“带” 张明辉[1] (108-112)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析 黎荔[1] (113-115)

临江方言性质及归属问题刍议——以中古清入字归派特点为中心 杨晓星[1] (116-121)

论陈子龙对何景明诗歌的接受 王汉鑫[1] (122-125)

试论《兰亭集序》中魏晋风骨的体现 周晓云[1] (126-129)

论晚明居士佛教的兴盛 柳旭[1] (130-134)

女性意象的异质维度与再审视——报恩母题下的《包公赔情》 曲少枫[1];李昕颖[2] (135-13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女性生存主题解读 窦晶[1] (138-142)

论美国YA文学作品《败者为王》中的社会价值 吴琳[1] (143-146)

谭恩美小说中的东方生态伦理思想阐释——以《喜福会》《接骨师之女》《沉没之鱼》为例 童丽娟[1];蔡牡丹[1] (147-150)

基于社会性视角的高校心理学教育发展趋向 张孟原[1] (151-153)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姜兴智[1] (154-157)

新时代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路径探讨 武继伟[1] (158-160)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偏差的价值观根源探析 仇竹妮[1];王晶[2] (161-164)

C校学生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成绩归因的调查分析 李跃雪[1];孙晓婷[1] (165-167)

产学研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 孙蓓蓓[1];邓艳[1] (168-171)

心理健康社会学视阈下中国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现象解析 魏然[1] (172-176)

中学生学校幸福感调查研究 王雅春[1] (177-184)

对高师院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思考 李春超[1] (185-187)

走出“绝学”困境——当下通行古代汉语教材中音韵学内容编写策略研究 裴梦苏[1] (188-193)

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王美姝[1] (194-196)

基于蒙古族特色文化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路径与策略 赵慧君[1];赵星[1] (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