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人文杂志

人文杂志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人文杂志》是我国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学术理论刊物,自1957年创刊以来,它一贯明确倡导彪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践行学术性、思想性、原创性;积极参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建设。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沉淀出了“观乎人文 传承文明 彪炳经典 前瞻新知”的办刊宗旨。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生产部门,不仅是单纯的发表、交流学术成果,而且在整个学术生产流程中还担当了学术成果的鉴定、鉴别功能。经过学术期刊的判别与鉴定,论文能更有效地转化为学术成果,更快被社会承认。为此《人文杂志》积极地介入当代前沿学术问题,发掘重大选题,在杂志上开设了一系列旨在引领学术潮流的专题和栏目,促进学术繁荣。   《人文杂志》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办刊条件,一贯严格执行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在稿件审理中较早开展了匿名审稿制度、将三级审稿制度和责任编辑栏目负责制紧密结合。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参与了“关于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规范的讨论和试行”,与《中国社会科学》及其他国内名刊发起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的“武汉宣言”。在刊发文章上不接受版面费及其他实质上为有偿使用版面的合作,不设篇幅限制、以质衡文,以切实的行动捍卫学术的纯洁,获得学术界普遍的好感与认同。《人文杂志》长期以来处于国内各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曾先后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阵营中有高端学术品味的刊物,学术影响遍及海内外,订户囊括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 主管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中国西安含光南路17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47-662X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005/C
  • 邮发代号:52-11
  • 单价:10.0000
  • 总价:120.0000

2012年 第5期

悲情的双曲线:关系意义中的生活废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 张一兵 (1-9)

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 李佃来[1] (10-17)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对功利主义原则的"求助"及其实质论析 曹宝睿 (18-23)

庄子真的反对儒家仁义吗?--兼驳李磎《广废庄论》 林光华[1] (24-32)

自爱不自贵--老子生命观思想辩正 罗祥相 (33-40)

儒、道比较视野中的《周易》隐逸思想及其影响 王慰商;原李刚 (41-46)

政治主体性的历时性演进及逻辑建构 高振岗[1] (47-52)

制度约束下社保资金投资运营的现实路径选择——以陕西省为例 周明[1];任宗哲[2];王虎平[3] (53-60)

基于文化需求导向的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 王晖[1];周勇[2] (61-66)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问题研究 曾昭宁;王娟 (67-72)

论《故事新编》的历史文化态度 王泽龙;王建雄 (73-81)

新感觉派的“欲望叙事”与存在主义的“艺术生理学” 杨经建[1];周舟[1] (82-87)

作者如何言说世界 秦晓伟 (88-94)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梅雨意象 渠红岩[1] (95-101)

关于王维的禅悦诗创作的几个问题 王虹 (102-105)

清初官修《明史》与私修明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屈宁[1];王曼[2] (106-112)

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俞祖华[1];赵慧峰[1] (113-122)

大一统专制王权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专制条件下腐败发生的必然性 李宪堂 (123-12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防区制下的军事贡役体制(1926—1935年) 王明前 (129-136)

劳动生产者与享乐消费者的分化:一种二律背反的社会结构 郭景萍 (137-144)

中国特色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与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构 刘继同[1] (145-154)

西方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从契约国家理论到国家建构理论 王威海[1] (155-161)

网络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行为分析与公共管理应对 杨正联[1] (162-168)

大城市实有人口管理的难点及其破解--以上海为例 吴鹏森[1] (169-177)

中西方社会资本的再比较 何君安[1,2] (178-181)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综述与政策建议 杨斌[1];刘晓宾[2] (182-186)

德性与"德性需要"的实现 张旸 (187-189)

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论最高范畴的"道" 陈德建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