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人文杂志

人文杂志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人文杂志》是我国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学术理论刊物,自1957年创刊以来,它一贯明确倡导彪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践行学术性、思想性、原创性;积极参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建设。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沉淀出了“观乎人文 传承文明 彪炳经典 前瞻新知”的办刊宗旨。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生产部门,不仅是单纯的发表、交流学术成果,而且在整个学术生产流程中还担当了学术成果的鉴定、鉴别功能。经过学术期刊的判别与鉴定,论文能更有效地转化为学术成果,更快被社会承认。为此《人文杂志》积极地介入当代前沿学术问题,发掘重大选题,在杂志上开设了一系列旨在引领学术潮流的专题和栏目,促进学术繁荣。   《人文杂志》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办刊条件,一贯严格执行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在稿件审理中较早开展了匿名审稿制度、将三级审稿制度和责任编辑栏目负责制紧密结合。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参与了“关于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规范的讨论和试行”,与《中国社会科学》及其他国内名刊发起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的“武汉宣言”。在刊发文章上不接受版面费及其他实质上为有偿使用版面的合作,不设篇幅限制、以质衡文,以切实的行动捍卫学术的纯洁,获得学术界普遍的好感与认同。《人文杂志》长期以来处于国内各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曾先后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阵营中有高端学术品味的刊物,学术影响遍及海内外,订户囊括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 主管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中国西安含光南路17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47-662X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005/C
  • 邮发代号:52-11
  • 单价:10.0000
  • 总价:120.0000

2008年 第3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两条思想路向——一个基于“选择”视角的考察 邵鹏[1];安启念[2] (1-7)

“总体性”与“非同一性”——论阿多诺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 王福生 (8-13)

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回归 陈志良 余乃忠 (14-18)

心向上帝的旅程——普罗提诺宗教思想探析 寇爱林[1] (19-26)

中国现代思想的科学化及其效应 吴炜;柳媛 (27-33)

西周血缘伦理的形成和历史影响 孔润年[1] (34-39)

“无为而无不为”如何可能?——老子无为思想新探 王光辉 (40-45)

绵延之流与生死超脱——郭象哲学中的时间意识 詹冬华;许蔚 (46-52)

主体面向与学术分野——王阳明不说起陈白沙的原因探析 苟小泉[1,2] (53-58)

政治的距离——社会团结的空间政治学 刘圣中[1] (59-66)

政策动员及其当代中国向度 杨正联[1] (67-73)

论一战后的欧洲难民问题 宋全成[1] (74-80)

政府的治理边界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 严若森[1] (81-85)

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构想——基于使用者成本视角 华晓龙[1,2];李国平[1] (86-91)

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的比较研究 樊瑛华[1];李秀珍[2] (92-95)

以圣何塞市和深圳市为样本的中美城市资源利用方式及效益比较研究 周冰[1];郭捷[2] (96-102)

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人: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石 范玉刚 (103-106)

马克思的“自由”观与文艺对“解放”的祈望 丁国旗 (107-110)

论庄子使用物象的优点、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包兆会[1] (111-117)

陈子昂的谏诤实践及其文学地位的确认 傅绍良 (118-123)

责任与偏向——论20世纪30年代农村灾难题材文学 贺仲明[1] (124-128)

文革叙述与风格实验——论北岛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 宋如珊[台湾] (129-137)

诗意礼学:谈上博简《诗论》所载孔子对于《诗·大田》的评析 晁福林 (138-143)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台性质的演变——兼论地方行台制度的渊源 张小稳[1] (144-150)

略论中晚唐及第举人入幕的程序与方式 金滢坤 (151-156)

“人人优异”——国民政府公务员考绩制度略论 何家伟 (157-164)

唐代匿名告人现象的法律思考 陈玺[1];何炳武[2] (165-171)

断裂、碎片抑或结构化:对当前中国阶层分化的再认识 方长春[1] (172-178)

论传媒消费主义对公共性的瓦解 贾广惠[1,2] (179-187)

北宋宰相吕夷简奸臣说献疑 姚红 (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