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人文杂志

人文杂志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人文杂志》是我国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学术理论刊物,自1957年创刊以来,它一贯明确倡导彪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践行学术性、思想性、原创性;积极参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建设。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沉淀出了“观乎人文 传承文明 彪炳经典 前瞻新知”的办刊宗旨。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生产部门,不仅是单纯的发表、交流学术成果,而且在整个学术生产流程中还担当了学术成果的鉴定、鉴别功能。经过学术期刊的判别与鉴定,论文能更有效地转化为学术成果,更快被社会承认。为此《人文杂志》积极地介入当代前沿学术问题,发掘重大选题,在杂志上开设了一系列旨在引领学术潮流的专题和栏目,促进学术繁荣。   《人文杂志》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办刊条件,一贯严格执行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在稿件审理中较早开展了匿名审稿制度、将三级审稿制度和责任编辑栏目负责制紧密结合。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参与了“关于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规范的讨论和试行”,与《中国社会科学》及其他国内名刊发起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的“武汉宣言”。在刊发文章上不接受版面费及其他实质上为有偿使用版面的合作,不设篇幅限制、以质衡文,以切实的行动捍卫学术的纯洁,获得学术界普遍的好感与认同。《人文杂志》长期以来处于国内各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曾先后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阵营中有高端学术品味的刊物,学术影响遍及海内外,订户囊括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 主管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中国西安含光南路17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47-662X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005/C
  • 邮发代号:52-11
  • 单价:10.0000
  • 总价:120.0000

2008年 第2期

不可能的可能性:中庸之道的内在困厄 陈赟 (1-12)

张载“和”论探微 刘学智 (13-17)

郭象的无为政治观述论 暴庆刚 (18-22)

平民儒者的政治狂情——以明儒王艮为中心的考察 朱承[1] (23-27)

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辨析——以《中庸》、《五行》篇为中心 高立梅[1] (28-32)

本雅明思想的批判性维度及其意义 王才勇[1] (33-38)

价值观相对主义辨析 沈亚生[1] (39-41)

评西方传教士《论语》翻译的基督教化倾向 杨平[1] (42-47)

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路径 何小青[1] (48-52)

论信任、合作以及合作制组织 张康之[1] (53-58)

寻求特定支持与散布性支持的动态平衡——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意识形态发展的新视角 杨安华 (59-63)

理论创新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思想基础 刘建德;杜红荣 (64-67)

相对性原则和受益第三人合同 陈任 (68-77)

欧洲中世纪自由与法治理念生成的社会学分析 孙曙生[1] (78-83)

所得税制度对个人捐赠行为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杨选良[1,2];罗公利[1,2];李怀祖[1,2] (84-88)

全球化下我国农村自主创新与乡土型企业家成长 郑英隆[1] (89-93)

恩格斯一段重要文章的全新解读——兼论孙冶方先生的价值命题 岳宏志;寇雅玲 (94-99)

贾樟柯电影的意义 陈阳 (100-105)

有意味的程式与“更加健康”的艺术——论“疏离”说的诗性内涵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 梁丹丹 (106-112)

流动的欲望叙述——格非小说中的“水”意象 张立群 (113-117)

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 蓝国桥[1] (118-127)

《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关于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现 马晓坤 (128-132)

小说贵在艺术程序的创新——评长篇小说《金石记》 田萱 (133-135)

《史记》时间寓言试解读:神秘的“四十六日” 王子今 (136-142)

勃发与淬厉:民族精神发展的不同时代特点 陈其泰 (143-150)

论清代前期民间商业信用中的风险及防范问题 谢秀丽 (151-158)

周昭王南征对象考 尹弘兵[1] (159-163)

民族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机理分析 胡联合[1];胡鞍钢[1] (164-174)

多元现代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研究的启示 张友庭 (175-181)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困境和发展趋势 毛哲山[1] (182-186)

构建和谐心理现实:和谐社会建设的微观路径探析 曹蓉[1];欧贤才[1] (187-189)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张牧原[1]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