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
  • 总价

2011年 第2期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学术研讨会 (F0002-F0002)

曹禺的苦闷——曹禺百年文化反思 廖奔 (5-16)

试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音乐元素 邹红[1] (17-25)

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 朱栋霖 (26-31)

关于曹禺的散文 郭怀玉 (32-40)

《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三卷第一期目录 (40-40)

论鲁迅小说多重否定结构 曹禧修[1] (41-45)

“京派”的终结和战后中国文学的转型 黄万华[1] (46-52)

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内涵论析 王泽龙[1];王雪松[1] (53-59)

路翎与重庆 王丽丽 (60-65)

论中国现代小说象征品格及其意义向度 施军 (66-69)

未完成的“五四”与现代性的冲突——20世纪末“反思五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赵歌东 (70-74)

八十年代:话语场域与叙事的转换 南帆[1] (75-81)

论《李自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问题 高有鹏 (82-88)

张爱玲晚期小说中的男女关系 许子东 (89-96)

焦虑的踪迹——论路遥小说创作心理嬗变 李遇春[1] (97-103)

撒播生命的诗歌——论屠岸的诗 刘士杰 (104-107)

苏童小说与晚唐诗风 杨经建[1];吴丹[2] (108-112)

论《河岳英灵集》初选及其诗史意义 戴伟华[1] (113-116)

论唐声诗与词的关系及词体的形成 龙建国[1] (117-121)

胡宿诗学“活法”说探源 曾明[1] (122-134)

元代上京纪行诗论 邱江宁[1] (135-143)

元人王恽对白居易的接受 陈才智[1] (144-150)

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 王兆鹏[1] (151-156)

宋迪其人及“潇湘八景图”之诗画创意 冉毅[1] (157-164)

中国文论中“文统”观念的文化渊源 李春青 (165-171)

文艺学诸根刍议 袁峰 (172-177)

从东方文化反观意象主义 周桂君[1] (186-190)

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批评 章辉 (191-197)

“信息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王轻鸿[1] (198-202)

论口传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语境 黄晓娟[1] (203-206)

读《从文学到经学——先秦两汉诗经学史论》 马银琴 (207-209)

本刊稿约 (209-209)

评范子烨《悠然望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 吴国富 (210-211)

评关纪新《老舍与满族文化》 郑丽娜[1] (212-214)

纪念钱钟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晖(整理) (215-216)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综述 李昌舒(整理) (216-218)

多元文化共建的世界华文文学 罗晓静(整理) (218-220)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 卓今(整理) (221-223)

编后记 (224-22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文学科介绍 (226-22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科点介绍 (F0003-F0003)

《文学评论》编辑部、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所学校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