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52.0000
  • 总价:312.0000

2010年 第6期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一级学科点介绍 (F0002-F0002)

批评的生成 高楠[1] (5-12)

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的理论形态——以20世纪20—40年代为中心 叶世祥[1] (13-18)

后现代思潮中的现代性突围与文化品味差异 傅守祥 (19-23)

西方神话的性别意识形态分析 罗璠[1] (24-28)

对待立义与中国文论话语形态的建构 夏静[1] (29-35)

诗之兴:从政教之兴到诗学之兴的美学嬗变 李洲良 (36-41)

论《乐记》的“和乐”美学思想 钟仕伦[1] (42-45)

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 李杨[1] (46-53)

“哀伤”的意义:五十年代的梁祝热及越剧的流行 徐兰君[1] (54-61)

论《长恨歌》的叙事策略与海派承传 张冀 (62-68)

新的科学与人性信条的诞生——对新时期改革文学的再认识 李海霞[1] (69-73)

论中外文化之间的老生代散文 陈亚丽 (74-79)

关于元诗 蒲宏凌[1] (80-91)

中日古典戏剧形态比较——以昆曲与能乐为主要对象 翁敏华 (92-97)

“演义”的生成 杨绪容[1] (98-103)

明清通俗小说凡例研究 程国赋 (104-112)

从政治到文学:建安文人业缘的历史走向 张振龙[1] (113-120)

“文体备于战国”说平议 何诗海[1] (121-127)

文学研究所关于接纳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的通知 (127-127)

杂剧主盟内在动因略论——以“平阳戏剧圈”为例 姚玉光 (128-132)

“五四女作家群”的历史建构曲线 王桂妹[1] (133-139)

论鲁迅创作中的献祭意识 赵顺宏 (140-146)

时代铭纹深重的话语风貌 黄擎 (147-153)

中国现代歌诗概念初探 刘东方[1] (154-160)

想象的本邦——《阿丽思中国游记》、《猫城记》、《鬼土日记》、《八十一梦》合论 马兵[1] (161-166)

论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遗留 张全之[1] (167-172)

“一师风潮”论衡 张直心[1] (173-176)

隔海相叙:王统照、姜贵海峡两岸的家族写作 王瑞华[1] (177-184)

论张翎小说的结构艺术 胡德才 (185-188)

文学价值与本土精神 贺仲明[1] (189-191)

试论北朝文学研究的框架与视角 高人雄[1] (192-196)

评高玉《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 张卫中[1] (197-202)

评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 颜翔林[1] (203-206)

《李贽全集注》问世有感 鸿泥 (207-210)

读全国首部县级市文学史《常熟文学史》 许霆 (211-213)

评《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 李怡 (214-215)

“鲁迅与左联”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鲁迅研究会2010年理事会综述 (216-219)

本刊稿约 (219-219)

编后记 (220-220)

《文学评论》2010年总目录 (221-224)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