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52.0000
  • 总价:312.0000

2009年 第4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创新 陆贵山[1] (15-2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毛崇杰 (21-25)

“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中国现代美学的一种逻辑范式 潘黎勇[1];王德胜[1] (26-29)

论解诗——儒家诗学的兴起 林岗 (30-35)

时间视阈中的文学经典 詹冬华 (36-39)

文言的礼仪属性及其元文学理论意义 王秀臣[1] (40-46)

关于用现象学诠解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反思 张旭曙 (47-51)

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 余恕诚[1] (52-62)

本刊稿约 (62-62)

散点透视“宋词运用唐诗” 钟振振[1] (63-66)

“自为一家”:李渔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 钟明奇[1] (67-73)

论魏晋南北朝隋本土诗文对汉译佛经之容摄 李秀花 (74-79)

商周青铜铭文文体论 陈彦辉 (80-83)

肌理说:中才诗人的学诗指南——翁方纲诗歌论述的发轫点和取向 张然[1] (84-89)

魏晋南北朝非正统的主流文人 罗宏梅 (90-93)

新时期文学与“新民族精神”的建构 樊星[1] (94-99)

构筑精神理想国——陈应松小说论 周新民[1] (100-103)

再论《百合花》——关于《红楼梦》对茹志鹃写作的影响 李建军[1] (104-109)

论“80后”文学的写作姿态 孙桂荣[1] (110-115)

“内视”和“外视”中的“身体写作” 张晓红 (116-119)

1924—1926:生存夹缠与中期创造社的海派变异 姚玳玫 (120-127)

茅盾与庄子 李明[1] (128-135)

语音、国语与民族主义:从五四时期的国语统一论争谈起 袁先欣[1] (136-142)

中国现代纯文学观的发生 付建舟[1] (143-148)

不是无端悲怨深——徐志摩、林徽因情诗发微 陆红颖 (149-156)

“大刀”叙事 丁伯林 (157-161)

形象与真相的悖论——写在顾彬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之间” 范劲[1] (162-167)

“中间人意识”与赵树理自我身份认同 席扬[1];鲁普文[1] (168-173)

小说服饰:文学符号的民俗文化表征 颜湘君[1];孙逊[2] (174-178)

周作人民俗趣味与京派审美选择 张永[1] (179-183)

抗美援朝文学中的域外风情叙事 常彬[1] (184-189)

文学他化说 栾栋[1] (190-197)

也谈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考证、辨伪和古典文献的利用 郑杰文 (198-202)

陆耀东教授的学术道路和治学风格 陈国恩[1] (203-207)

读詹福瑞《不求甚解》 陈洪;赵季 (208-210)

评董健、胡星亮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 马俊山[1] (211-213)

评李洁非《典型文坛》 田泥 (214-216)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荣(整理);周惠(整理) (217-219)

“文化生态与中国文学的演变发展”会议综述 咸立强(整理) (219-221)

“回顾与展望:共和国文学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文学评论》编委会年会”综述 孙永良(整理) (221-223)

编后记 (224-224)

致力于本科教育国际化——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介绍 (227-228)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 (F0003-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