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
- 总价:
2007年 第6期
河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简介
(F0002-F0002)
河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各研究方向简介
(I0001-I0001)
河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简介
(I0002-I0002)
歌行诗体论
薛天纬[1]
(5-12)
“布衣感”新论
林继中[1]
(13-18)
郑玄诗学理论及其对传统诗论的转换
刘毓庆[1];李蹊[2]
(19-24)
从唐前史传论赞看骈文的演变轨迹
张新科[1]
(25-31)
清商曲辞与曹操诗歌的声韵艺术
孙娟[1];黄震云[2]
(38-42)
阮孝绪《七录》楚辞分类著录的学理背景
熊良智
(43-48)
本刊稿约
(48-48)
从现实“症结”介入现实——以王安忆、毕飞宇、阎连科近年创作为例
朱水涌[1]
(49-54)
底层写作中的“新国民性”——以刘继明创作转向为例
贺绍俊[1]
(55-59)
论八十年代后文学中的“城乡关系”
曾一果
(60-64)
生命神性的演绎——论新世纪迟子建、阿来乡土书写的异同
黄轶[1]
(65-70)
王蒙小说在八十年代叙事中的意义
徐妍
(71-76)
论“失语症”
曹顺庆[1];靳义增[2]
(77-82)
意义的放逐——论后现代主义的反象征性
何林军[1]
(83-87)
艺术与真理——阿多诺与海德格尔艺术观之比较
张静静
(88-92)
文学理论教学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吴春平[1]
(93-97)
《文心雕龙》喻言式批评话语分析
王毓红
(98-105)
简论“气韵”范畴的基础理论意义
胡家祥
(106-111)
“以盛唐为法”与民族审美认同
孙蓉蓉
(112-117)
微型自然、私人天地与唐代文学诠释的空间
李浩[1]
(118-122)
论孙毓棠的诗
陆耀东
(123-128)
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与五四新文学
张全之[1]
(129-134)
现代传媒在启蒙运动中的意义
周海波[1]
(135-142)
“人”与“兽”纠葛的世界——鲁迅《狂人日记》新论
靳新来[1]
(143-147)
文学所关于接纳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的通知
(147-147)
论鲁迅的非暴力呐喊——跨文化语境的相关思考
刘青汉
(148-150)
存在的焦虑:论《野草》的生存哲学
李骞[1]
(151-155)
论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意识启蒙
朱庆华[1]
(156-160)
穆旦诗歌中不存在宗教意识
王学海[1]
(161-165)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异族叙事”——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为例
王列耀[1]
(166-170)
华语比较文学:超越主流支流的迷思
朱崇科[1]
(171-177)
叶嘉莹诗词批评及诗学研究述评
张晓梅[1]
(178-186)
数据库、计量分析与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尚永亮[1]
(187-190)
谈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现代性特征
罗中起[1]
(191-193)
评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
冷川[1]
(194-195)
评李春青《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
张晶
(196-198)
读马银琴《两周诗史》
龙文玲
(199-202)
评《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
刘茂华
(203-205)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发展:中国与西方”会议综述
杨俊蕾(整理);朱海(整理)
(206-208)
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孙文宪(整理)
(208-210)
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王为群(整理)
(210-213)
“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岩泉(整理)
(213-216)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周计武(整理);周欣展(整理)
(216-218)
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
陈晓春(整理)
(218-220)
编后记
(221-221)
《文学评论》2007年总目录
(222-224)
在创新中传承经典——记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225-227)
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228-229)
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学科介绍
(230-230)
“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年会
(231-232)
文学现状的文化解读——2007年上半年中国文学国情论坛
(F0003-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