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
- 总价:
2007年 第3期
《文学评论》编委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I0001-I0001)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
陈平原[1]
(5-21)
艺术思维是意象思维
朱寨[1]
(22-26)
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实践难题——以“跨代”作家个案研究为例
刘勇[1];姬学友[1]
(27-33)
论延安文学观念中悲、喜剧意识的嬗变
袁盛勇
(34-39)
《果园城记》:现代性的一种姿态
袁楠
(40-45)
西方反讽诗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
龚敏律[1]
(46-52)
纪念中国话剧一百周年——现代启蒙精神与中国话剧百年
董健[1]
(53-56)
五四时期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
柯汉琳
(56-60)
“文明戏”的样态与话剧的发生
袁国兴[1]
(60-63)
中国话剧百年发展三维
邹红
(64-66)
李何论衡
饶龙隼[1]
(67-76)
本刊稿约
(76-76)
杨氏兄妹与盛唐诗坛
丁放[1];袁行霈[2]
(77-84)
论孔颖达与唐诗
谢建忠[1]
(85-91)
明代坊刊小说稿源研究
程国赋[1]
(92-100)
论清代杂剧对徐渭《四声猿》的接受
杜桂萍[1]
(101-107)
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美华文学研究的几个关键词
刘登翰
(108-114)
多重文体的融会与整合
洪治纲[1]
(115-120)
困境与出路:对当前新诗的思考
邓程[1]
(121-124)
语言的竞技——论新时期初存在主义文学的传播策略
叶立文
(125-129)
论阿城小说的启示
潘文峰
(130-134)
叙述主体的张扬——90年代女性小说叙事话语特征
陈淑梅[1]
(135-139)
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文艺学发展历程
曾繁仁[1]
(140-146)
认识论与本体论:主体间性文艺学的双重视野
苏宏斌[1]
(147-151)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
马茂军[1]
(152-157)
左翼文艺大众化讨论与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
石凤珍[1]
(158-162)
“中和”思想流变及其文论意蕴
夏静[1]
(163-168)
汉代《诗经》历史化解读的诗学意义
毛宣国[1]
(169-174)
都市文化研究:世界视野与当代意义
孙逊[1]
(175-179)
都市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刘士林[1]
(180-184)
“变旧声作新声”——柳永歌词的都市叙述与北宋中叶都市文化建构
王筱芸[1]
(185-192)
唐宋都市风情词论略
诸葛忆兵[1]
(193-198)
20世纪辛弃疾研究的回顾与思索
朱丽霞[1]
(199-204)
审美权力假设与“国家美学”问题
杨小清[1];何风雨[2]
(205-206)
壮歌久不作——抗战文学的当代思考
宋嘉扬[1];靳明全[2]
(207-209)
《文学评论丛刊》第九卷第二期目录
(209-209)
对现代文学研究的“职业化”倾向的反思
宾恩海
(210-212)
评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
李德辉
(213-215)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季水河(整理);王洁群(整理)
(216-218)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冰(整理)
(218-221)
现代性视域下的文学与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于文秀(整理)
(221-223)
编后记
(224-224)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25-226)
现代性视域下世界文学与文化论坛
(227-228)
辽宁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学科介绍
(229-230)
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成果介绍
(F0003-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