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
- 总价:
2006年 第3期
首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2005年12月14——15日於广州
(F0002-F0002)
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和建设的几点思考
朱立元[1]
(5-16)
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
施惟达[1];樊华[1]
(17-24)
本刊稿约
(24-24)
悲剧性的历史与历史的悲剧——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悲剧审美内涵
韩元[1]
(25-29)
明中期吴中派的诗文体统观
黄卓越
(30-38)
“似”:隐喻性话语——传统汉语诗学的基本言说方式
张小元
(39-44)
“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
王晓明[1]
(45-51)
现实介入与底层书写——先锋诗歌的另一面
邹贤尧
(52-59)
通向博尔赫斯式的“第二文本”——论世纪末小说的文体操作
朱寿桐
(60-66)
王蒙晚年小说变异
贺兴安[1]
(67-71)
《苍生》与当代中国农村叙事的转折
李云雷[1]
(72-78)
词之起源:一个千年学案的当代反思
李昌集[1]
(79-90)
宋金都城的繁盛与古典戏曲的成熟
张大新[1,2]
(91-100)
高启之死与元明之际文学思潮的转折
左东岭[1,2]
(101-109)
论明代前七子之儒士化
史小军[1]
(110-115)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吴子林[1,2]
(116-127)
“诊者”与“治者”的角色分离——论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再定位
曹禧修[1]
(128-134)
周作人的神话意识与对现代性建构的自省
冯尚
(135-140)
论左联期刊的非常态表征
左文[1];毕艳[2]
(141-149)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谢昭新;黄静
(150-157)
全球化语境下胡适的白话文学观
宋益乔;刘东方
(158-164)
发生期新文学科学“人学”观念的建构
张先飞
(165-171)
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
苏春生[1,2]
(172-176)
现代文学研究科学方法的反思
周晓风[1,2]
(177-182)
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李凤亮[1]
(183-188)
《文学评论丛刊》第九卷第一期目录
(188-188)
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引发的思考
周惠泉[1]
(189-192)
《孙楷第文集》介绍
(192-192)
读林继中《文化建构文学史纲(魏晋一北宋)》
杨明
(193-196)
读赵炎秋《形象诗学》
张文初
(197-199)
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及研究的新走向——“首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述评
蒲若茜(整理)[1]
(200-203)
走向对话和开放的文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发展状况”学术研讨会综述
程革(整理)[1]
(203-205)
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易崇辉(整理)[1]
(205-207)
编后记
(208-208)
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1月9日至10日在汕头大学举行
(F0003-F0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系列成果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