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52.0000
  • 总价:312.0000

2000年 第4期

现代文学观的发生与形成 旷新年 (5-17)

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意识 凌宇 (18-24)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讨会”笔谈——积累不足,创新也难 黄修己 (25-26)

现代文学史应该是“现代”的 董健 (26-26)

文学史写作之魂 朱德发 (27-27)

治史者的角色定位 孔范今 (27-28)

从“中国现代文学”到“现代中国文学”——关于现代文学基本学科意识和文学史观念的思考 周晓明 (28-29)

“现代”还是“近代” 黄保真 (29-30)

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元格局 龙泉明 (30-31)

旧课题与新期待:关于现代文学史的写作 高远东 (31-32)

研究心态、价值认定和文学史结构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逢增玉 (32-33)

从意识形态叙述到现代性叙述 何锡章 (33-34)

走出教科书体系确立文学史哲学——文学史写作的人类性和个性化追求 张福贵 (34-35)

文学史的理论形态与语体 陈剑晖 (35-36)

新世纪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前景与方法 高旭东 (36-36)

谈谈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几种关系 王泽龙 (36-37)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过渡性” 马俊山 (37-38)

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与写作的简化 毕光明 (38-39)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修改的几点想法 王攸欣 (39-40)

文学相关性及其文学史理论意义 袁国兴 (40-40)

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思路及其可行性——对于两个理论问题的再思考 王光东[1];刘志荣[2] (41-52)

“西部”诗意——八九十年代中国诗歌勘探 姜耕玉 (53-62)

地域文学的二重性——黔北文学个案分析 周帆 (63-67)

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读曹文轩小说 徐妍 (68-72)

守望艺术的壁垒——论桐城派对古文文体的价值定位 关爱和 (73-83)

魏晋时期的《诗经》解读 蒋方 (84-92)

“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第一辑(6种)出版 (92-92)

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 蒋寅 (93-100)

论古典文学研究的“私人化”倾向 郭英德 (101-105)

解构主义在今天 郑敏 (106-114)

社会文化秩序与文学活动的价值 畅广元 (115-124)

论隐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发展中的意义 徐清泉 (125-133)

一项跨入新世纪的暧昧工程——谈模糊美学与模糊美 王明居 (134-140)

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变异问题和自由主义 托马斯·班德尔[1];董之林[2] (141-144)

评吴功正《唐代美学史》 霍松林 (145-148)

评曹旭《诗品研究》 徐志啸 (149-151)

本刊稿约 (151-151)

“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吴文薇 (152-157)

“林庚先生新诗创作与新诗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 徐秀 (158-158)

走向文化诗学的文学理论——“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陈雪虎 (159-159)

编后记 (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