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文艺理论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论、外国文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促进我国文学理论学说和体系的建设。中国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主流权威学术刊物。1957年3月创刊。文章的学理功底和学术特色凝聚了众多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该杂志视角独特、论域宽宏,在中国文学评论界享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1-46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37/I
- 邮发代号:2-2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建构中国古文献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基、理路与动力
周少川[1]
(5-15)
当代艺术变革与当代美学话语建构
赵奎英[1]
(16-25)
田汉的“新歌剧”与抗战戏剧的现代转型
席艺洋[1]
(26-36)
情动于声:《雷电颂》与抗战时期朗诵的跨媒介实践
王今[1]
(37-47)
“东方马德里”:武汉作为国际战地文化空间的生成
曲楠[1]
(48-58)
从“严肃”到“轻松”——论杜运燮的战时诗歌创作
安子瑜[1]
(59-68)
1938年武汉文坛“旧形式利用”论争新探
胡胜[1]
(69-78)
列宁主义的中国化传承与衍化——以瞿秋白《列宁主义概论》为考察中心
侯敏[1]
(79-88)
元代诗学“清”之审美形态
邱江宁[1]
(89-99)
关于人类审美教育的“一捆书信”——从书信形式看席勒的文体观念及美育理想
陈津君[1]
(100-110)
再现危机的文化政治阐释
李三达[1]
(111-120)
汪曾祺的民间文学研究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窦金龙[1]
(121-130)
孙犁晚年的“修身”思想与情理辩证——以小说《葛覃》为切入点
王小平[1]
(131-140)
论传统文化视阈中的宗璞小说创作
孙先科[1]
(141-150)
论网络文学的强国叙事
贺予飞[1]
(151-160)
网络文学中神话志怪传统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研究
王姝[1]
(161-170)
嘉道诗学的记录性取向及其诗学史意义
蒋寅[1]
(171-183)
借唐诗:明清诗自注“借唐人句”现象考论
李成晴[1]
(184-193)
探求一种研究文学流派的新方式:以桐城派的前史为例
徐雁平[1]
(194-203)
桐城派与乾嘉时文演进
冯尉斌[1]
(204-213)
观我赋物:梁陈文人的创伤记忆与功能性书写
吴沂澐[1]
(214-223)
编后记
(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