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Marxism & Reality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密切联系实际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理论刊物。

  • 主管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9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596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040/A
  • 邮发代号:82-821
  • 单价:28.0000
  • 总价:168.0000

2009年 第1期

中共中央编译局访问学者招收指南 (F0002-F0002)

论生态文明的形式 小约翰·柯布[美][1];董慧(译)[2] (4-9)

生态与古典文化:环保的新根据 玛莉·伊夫林·塔克[美][1];苏志加(译)[2] (10-14)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克里福德·柯布[美][1];王琦(译)[2];杨关玲子(译)[2] (15-19)

生态风险、生态启蒙与生态理性——关于生态文明研究的战略思考 薛晓源[1] (20-25)

中国式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建构 王治河[1] (26-30)

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第三届“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综述 苏志加[1] (31-33)

启蒙理性和历史理性 赵敦华[1] (34-38)

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走向及其历史效应 邹诗鹏[1] (39-49)

马克思主义对美国社会学的影响——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 江洋[1] (50-59)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三个层次 田启波[1];陶日贵[2] (60-63)

新敏感性与技术批判的意识形态思想 杨海征[1] (64-68)

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 邓晓芒[1] (69-75)

资本社会的“占有”原则批判:金融危机遭遇的教益 张文喜[1] (76-81)

从“阶级的道德”到“真正人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对道德演进的一种诠释 寇东亮[1] (82-85)

马克思的自然价值观 刘增惠[1] (86-8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董德刚 (90-9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播与创新——重读瞿秋白 何萍[1] (95-105)

对《共产党宣言》中国化的一点反思——Gespenst如何说汉语? 马天俊[1] (106-117)

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 李佑新[1] (118-1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 徐梦秋[1];张爱华[1] (125-12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研究的若干思考 李敬煊[1];张安[2] (129-132)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黄俊[1];肖东波[2] (133-136)

资本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批判 杨英姿[1] (137-140)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郭学军[1];张红海[2] (141-144)

康德自然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启示 张会永 (145-148)

论生态文明与科学执政 万泽民[1] (149-15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的价值观转换 管爱华[1] (152-154)

论我国民主政治建构的基本维度 李建华[1];张效锋[2] (155-158)

论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何频[1] (159-162)

新形势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和正确引导 李国安;李强 (163-165)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王虹[1];仇艳艳[2] (166-168)

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探析 邓朴[1];祝小宁[2] (169-171)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十年——以四川为例 王仕军[1];贺先志[2] (172-17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 石书臣[1] (175-178)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思想教育 阎增武[1] (179-182)

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封希德[1] (183-186)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谭贵全[1] (187-189)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肖贵清[1];刘爱武[2] (190-192)

文化建设与社会整合 曲洪志[1];谭延敏[2] (193-195)

论社会发展合理性的人文价值导向 吴惠红 (196-198)

民主社会主义趋同论再辨析 王林清[1] (199-201)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明初 (202-204)

论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的内涵 黄建钢[1] (205-206)

心理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应 许素萍 (207-208)

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聘简章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