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Marxism & Reality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密切联系实际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理论刊物。

  • 主管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9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596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040/A
  • 邮发代号:82-821
  • 单价:28.0000
  • 总价:168.0000

2008年 第2期

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 邓晓芒[1] (4-8)

社会现实的发现:黑格尔与马克思 吴晓明[1] (9-14)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 孙利天[1] (15-20)

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关系——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显白教诲” 张盾[1] (21-28)

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革命观里的分娩式论题 G.A.柯亨[英][1];吴晓云(译)[2] (29-36)

黑格尔和马克思论创造活动与异化 肖恩·塞耶斯[英][1];邵华(译)[2] (37-44)

“全球风险社会”:困境与出路——贝克的“世界主义”构想 章国锋[1] (45-53)

十么是世界主义? 乌尔里希·贝克[德][1];章国锋(译)[2] (54-57)

应对全球化 乌尔里希·贝克[德][1];常和芳(译)[2] (58-66)

城市可持续性与生态文明:以英国为例 郇庆治 (67-75)

跨越边界:跨国政治、社会运动与现代环境主义 布莱恩·多尔蒂[英][1];蒂莫西·多伊尔[1];周娜(译)[2];瞿金秀(译)[1] (76-84)

激进行动主题公园中的自我体验?——后现代境况中的社会运动与政治表达 英格福尔·布吕道恩[英][1];郭晨星(译)[2] (85-94)

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 陈凡[1];杜秀娟[2] (95-98)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再认识 周玉玲[1] (99-102)

增长、合法性与现代认同 查尔斯·泰勒[加][1];张容南(译)[2] (103-112)

平等与效率:论阿瑟·奥肯的抉择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陈树文[1] (113-117)

哈贝马斯论伦理与理性生活方式 闫周秦[1] (118-121)

马克思的思想和学说存在断裂吗? 张广照 (122-125)

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对道德乌托邦的超越 张彭松[1] (126-129)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兼论我国现阶段服务劳动的生产性 谭晓军[1];刘锋[2] (130-133)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蕴及现实启示 徐进功[1];吴桂韩[2] (134-137)

困境与超越: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测评的范式建构 聂应德[1];李俊[2] (138-141)

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路径选择 张振[1];王冕[2] (142-145)

论农村工业化 李彦昭[1] (146-149)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针:科学发展观 许经勇[1] (150-153)

历史合力论与科学发展观 周泽之[1] (154-158)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 程建平 (159-16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和谐社会理论基础的构建 徐方平 (163-166)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意蕴 杨芳[1];周世兴[2] (167-170)

论“以人为本”的解放旨归 杨楹[1] (171-174)

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 卓越 (175-177)

权力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韩承敏[1] (178-180)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国家作用分析 王光森 (181-1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海南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海南召开 陈辉 (184-184)

意识形态发展模型研究——兼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取向 韩源[1] (185-188)

全球化的挑战与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战略 刘宝村[1] (189-192)

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刘梅[1] (193-195)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石振保[1] (196-198)

改革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朱伯兰 (199-201)

中国先进分子何以选择马克思主义 王文兵[1];钟利琼[2] (202-204)

马克思主义“三观”意识是创新素质的灵魂 周希贤 (205-20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李惠康[1];吴怀友[2] (207-208)

欢迎订阅2008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