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大力发表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十分欢迎处在学术前沿的有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其他人文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稿件。本刊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建设,以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品位。

  • 主管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17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49/C
  • 邮发代号:48-89
  • 单价
  • 总价

2019年 第6期

首届人类学编辑论坛暨中国人类学的新时代研讨会 (F0002-F000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 (I0001-I0001)

稿约 (I0001-I0001)

封面学者:人类学家李锦教授 南英[1] (1-1)

“华西学派”的知识生产特征 李锦[1] (2-7)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学“华西学派”的理论流变探略 张琪[1] (8-16)

“坚守”与“变革”:论任乃强的康区研究 玉珠措姆[1] (17-23)

庄学本的社会交游与边疆考察(1929~1948年) 邹立波[1] (24-30)

记民族学家李绍明的为人与为学--李绍明先生十周年祭 石硕[1,2] (31-34)

社会使命与学术研究:人类学华西学派研究传统的影响力--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八十九 李志英[1];李锦[1] (35-40)

中国家庭研究的实体主义与形式主义--兼评李锦《家屋与嘉绒藏族社会结构》 黄志辉[1] (41-46)

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机制 李文钢[1] (47-53)

融合、共享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松阳经验”及启示 李伟红[1];鲁可荣[2] (54-60)

“三区三州”精准扶贫中PPP模式应用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研究 汪晓文[1];陈垚[1] (61-67)

人与动物伦理关系研究的方法和中国经验 周雨霏[1] (68-78)

共疫与熔补:以“人”为中心的慢性病社区照护理念探析 程瑜[1,2,3];陈思然[4] (79-87)

传统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澳大利亚模式与启示 韩俊红[1] (88-96)

数字化再现技术在钧窑生产性保护中应用探析 郭君健[1,2,3,4] (97-103)

壮族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方略研究 滕书筠[1] (104-108)

地域元素在现代展示文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徐菲[1] (109-115)

“魁阁时代”社会科学中国化的实践 何明[1] (116-121)

江应樑人类学民族学跨学科方法及其新时代意义 刘彦[1,2] (122-129)

翻译prestation,理解莫斯 黄剑波[1];姚雨萌[1] (130-136)

工程移民生产方式转换的选择行为--以桂西北新村G75移民为例 邹海霞[1];张兆军[2] (137-144)

传统木本油料产业的困境成因与重构路径--以?阳河流域桐油产业为例 崔海洋[1] (145-152)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实施与跨越式发展 刘晓春[1] (153-160)

从“连带”到“关系”:社会网络研究本土化进程探析 夏德龙[1] (161-165)

广西村镇银行社会资本对其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韦明升[1,2];张乐柱[1] (166-174)

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高永久[1] (175-178)

作为群众路线本质的新时代中国道路内涵探析 王超品[1,2] (179-182)

“生命共同体”引导下的乡村生态振兴理路研究 杨美勤[1] (183-190)

塑造文学品牌,服务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卞成林[1];东西[2,3,4] (191-193)

文学理想放飞相思湖 潘琦[1];叶辛[2];聂辰宁[3,4,5,6,7] (193-196)

相思湖作家群的成长与展望 容本镇[1,2];彭学明[3];宗仁发[4] (196-198)

文学桂军与相思湖文学新风景 石才夫[1];张燕玲[1,2];王冰[3];蒋登科[4,5,6] (198-200)

接地气的相思湖文学要活在“当下” 莫俊荣[1];蒙飞[2,3,4];陆辉艳[3];潘小楼[5] (200-20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总目录 (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