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文学
Movie Literature
该刊已选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曾用刊名:电影文学:上半月
简 介:自《电影文学》创刊伊始,始终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影视理论研究,大力扶持培养电影文学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办刊宗旨。65年来,学术理论+剧本的模式是《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由于在这一内容上的不懈坚持,保持了《电影文学》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可以发表文学剧本的鲜明特色,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青睐;也因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办刊态度,使《电影文学》从未缺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列。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5-56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单价:
- 总价:
2020年 第4期
袁国艳的作品
袁国艳[1]
(F0002-F0002)
民族记忆与影像表达——“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西部电影跨文化传播思考
曹勇[1];王坤[1]
(3-6)
从扎根田野、空间媒介到神话述行——民族影视创作元素构建的一个新路径
颜亮[1];蔡秀清[2]
(7-12)
新媒体竞争环境下影视产业IP商业化路径研究
易魁[1];乔欣[1]
(13-19)
近二十年国产抗战题材电影中的“西方(人)”形象分析
战玉冰[1]
(20-26)
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民族主体性表达
黄肖嘉[1]
(27-31)
新媒体时代的影视批评话语权利重构
孙伯翰[1]
(32-36)
媒介生存的观看之道:电影审美主体的解构
李雯雯[1]
(37-40)
新时期以来国产电影的地域空间叙事
曹忠[1,2]
(41-45)
哈萨克斯坦电影市场与制作研究
李宁[1]
(46-48)
新好莱坞环境下的科波拉电影研究
王姝[1]
(49-51)
香港喜剧电影表演风格的文化成因(1970—2000)
白行朗[1]
(52-54)
视觉盛宴:影视作品中的身体叙事
程娟娟[1]
(55-60)
“南京大屠杀”系列电影的新世纪演变与局限
黄娟[1]
(61-66)
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的三重叙事空间探析
王玉[1];宁珂[1]
(67-71)
寓言体电影叙事特征初探
陈睿姣[1]
(72-75)
童话精神与西方怪兽电影叙事逻辑解读
吴新丽[1]
(76-78)
马基德·马基迪电影中的儿童世界与文化蕴涵
王侠[1,2]
(79-83)
鲁纳·鲁纳森:书写民族生存困境的“海边诗人”
余克东[1]
(84-87)
东野圭吾悬疑文学荧幕表达的叙事探究
张利[1]
(88-90)
库布里克电影的审美特质
张浩[1]
(91-93)
《两杆老烟枪》的多线叙事艺术
杨金淑[1];崔莹[1]
(94-96)
《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美学
杨燕[1]
(97-99)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女性美学表达
李秀霞[1]
(100-102)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悲剧的视听修辞
李依黎[1]
(103-105)
《十八洞村》:现实与诗意
王永[1];刘冉[1]
(106-108)
《无名之辈》的人本主义视角解读
赵威[1]
(109-111)
从《杨靖宇》看主旋律人物电影的类型探索
袁菲[1];江振兴[1]
(112-114)
发展视角:中国动画民族化困境及对策
徐贤如[1]
(115-120)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传统文化记忆
周雪花[1]
(121-123)
《哪吒》:民间传说的流变与再建构
刘春梅[1]
(124-126)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文化解构与重塑
吕新阳[1]
(127-129)
《十万个冷笑话》后现代语境的恶搞抵抗
赵丽娜[1];肖菲[1]
(130-132)
《两杆大烟枪》:边缘人物的黑色幽默刻画
刘芳琼[1]
(133-135)
《脱欧:无理之战》的当下历史构建范式
刘琦红[1]
(136-138)
《痛苦与荣耀》:后现代伦理下的自我参照
杨民[1]
(139-141)
《V字仇杀队》的符号隐喻手法
邹莉[1]
(142-144)
对《上海纪事》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考察
曹池慧[1]
(145-147)
《检察方的罪人》:日本犯罪电影中的人性反思
范文娟[1]
(148-150)
《林肯的最后24小时》:历史纪录片中真实性的解构与重建
王淑慧[1];李超[1]
(151-153)
人间的滋味
赵世佳(编剧)[1]
(154-163)
遇见
韩卫贤(编剧)[1,2,3,4]
(164-167)
完美文凭
李学文(编剧)[1]
(168-187)
真爱至上
马长明(编剧)[1]
(188-192)
高小红的作品
高小红[1]
(F0003-F0003)
王平的作品
王平[1,2]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