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文学
Movie Literature
该刊已选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曾用刊名:电影文学:上半月
简 介:自《电影文学》创刊伊始,始终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影视理论研究,大力扶持培养电影文学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办刊宗旨。65年来,学术理论+剧本的模式是《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由于在这一内容上的不懈坚持,保持了《电影文学》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可以发表文学剧本的鲜明特色,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青睐;也因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办刊态度,使《电影文学》从未缺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列。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5-56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单价:
- 总价:
2020年 第3期
《母亲系列2》
王凯[1]
(F0002-F0002)
新主旋律大片的影像表达范式建构及传播效果
峻冰[1,2,3,4,5,6,7,8]
(3-3)
“北上”香港导演的新主旋律大片:意识形态策略、影像表达技巧及意义
峻冰[1,2,3,4];宋佳芮[1]
(4-12)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话语逻辑——以新主旋律大片《攀登者》为例
高娜[1,2]
(12-17)
《烈火英雄》:“英雄”建构的类型标识与献礼本色
景虹梅[1]
(18-22)
网络舆情视角下国内主旋律电影的传播效果研究——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王煜[1,2];李欣[3]
(23-27)
2011年以来中国大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周司遥[1]
(28-30)
主旋律视阈中红色影像表述路径研究
邵君立[1];蒲爱民[2]
(31-33)
奇特Creator的英雄史诗——戴维·贝尼奥夫和D·B.威斯美剧背后的犹太意识
尤达[1]
(34-38)
互文性视域下中美IP电影开发对比研究——以“西游记”与“漫威”为例
李丹丹[1]
(39-41)
认知共振与情绪共鸣:国产荒诞喜剧接受性分析
王元方[1]
(42-44)
韩国数字电影的民族文化特征与经验
陈丽丽[1]
(45-47)
存在主义视角下美国女性电影审美流变
罗南英[1]
(48-50)
《我和我的祖国》:范式沿袭与视点交响
赵岚[1];刘家肇[1]
(51-53)
《影》:“中国电影学派”的反题呈现
胡琴[1];徐广飞[2]
(54-57)
手持摄影的叙事艺术及其多维价值
黄靖博[1]
(58-60)
《空幻庄园》:小说与电影的叙事比较
钱宁[1]
(61-64)
《银河补习班》的艺术真实与情绪共振
肖丁[1];甘霖[2]
(65-67)
《我和我的祖国》开启献礼美学新时代
王琳[1,2]
(68-70)
《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电影的角色塑造方法
孙莉[1];张平安[1]
(71-74)
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的当代价值重塑——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
韩笑[1,2]
(75-77)
论《特赦1959》中的身体叙事
史玉丰[1]
(78-8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送我上青云》
史鹏飞[1]
(81-83)
权力结构、文化隐喻与精神家园:《百鸟朝凤》乡土美学叙事的三重维度
邵珠春[1]
(84-87)
《纪实72小时》(中国版):中国故事的温情呈现
王宇明[1];何静[2]
(88-90)
国产动画基于民间文化资源供给的传承与创新
曹云龙[1];刘永宁[2]
(91-93)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IP改编策略
陈小康[1]
(94-96)
《哪吒之魔童降世》服装的神话色彩表达
康丽丽[1]
(97-99)
《十万个冷笑话》的互联网文化色彩
谭小凤[1]
(100-102)
从《天气之子》看新海诚的艺术构建与表达
王艳妃[1]
(103-105)
《哪吒》的传统文化之于动画片的意义
叶子[1]
(106-108)
由《狮子王》看迪士尼电影的生态诗学
范俊铭[1]
(109-111)
新中国电影下乡与政治日常化探析——以河北昌黎农村为例
李小东[1]
(112-116)
日占时期沪上电影的基本面貌
李君威[1]
(117-121)
民国抗战电影《龙种》的图像叙事解读
傅姗姗[1]
(122-124)
论《寄生虫》对阶层对立的荒诞书写
赵晓芳[1,2]
(125-127)
《红帆》的浪漫主义元素及文化影响
张雪莹[1]
(128-130)
粉丝营销视域下《波西米亚狂想曲》解读
张琳[1]
(131-133)
《秋日传奇》的男性叙事与性别陈规
余天敏[1]
(134-137)
《速度与激情》的景观符号及表达
陈琨琨[1]
(138-140)
《步履不停》:家庭伦理电影的叙事风格及画面艺术
戴小清[1]
(141-143)
略论《一个明星的诞生》的边缘人形象
王丽丽[1]
(144-146)
解读《年轻气盛》中索伦蒂诺式的构图美学
傅婷[1]
(147-149)
性别秩序与《被抹去的男孩》
周利[1];卓玲[1]
(150-152)
碧血英魂
亢忻平(编剧)[1]
(153-180)
第一书记
王小利(编剧)[1]
(181-186)
嫒的天平
侯晨晨(编剧)[1];马立军(编剧)[1]
(187-192)
王金亮美术作品
王金亮[1]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