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

Movie Literature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22)

简  介:自《电影文学》创刊伊始,始终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影视理论研究,大力扶持培养电影文学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办刊宗旨。65年来,学术理论+剧本的模式是《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由于在这一内容上的不懈坚持,保持了《电影文学》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可以发表文学剧本的鲜明特色,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青睐;也因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办刊态度,使《电影文学》从未缺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列。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5-56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单价:20.0000
  • 总价:480.0000

2019年 第2期

艺术百家 范秀云[1];肖华英[1] (F0002-F0002)

中国电影市场受众消费心理探究 徐瑶[1];武亚军[1] (3-6)

近年香港电影中的疾病隐喻 霍胜侠[1] (7-10)

中华民族视域中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金洪申[1];解立群[1] (11-13)

十七年电影人民性文艺观的理论探索 蒋秀召[1];毛攀云[1] (14-17)

“他塑”与“自塑”:论中国形象的构建 赵泓[1,2] (18-20)

浅议红色微电影的开发与应用 李安峰[1] (21-23)

网络文学和电影的互动与融合 孙玮志[1] (24-27)

新媒体时代影视评论的挑战和机遇 薛晋文[1];孟鑫[1] (28-30)

浅析主体意识对纪录电影创作的影响 曲玮婷[1] (31-33)

当下国产犯罪片的类型建构与话语表达 高瑞利[1] (34-36)

地域文化视域下“辽宁影视”发展研究 刘晓婷[1];魏涛[1] (37-39)

约翰·贝特曼的系统功能电影语言观初探——兼谈电影符号学的命运 金虎[1] (40-46)

《战狼Ⅱ》引发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再思考 林亚斐[1];漆小平[2] (47-50)

《十八洞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沈鲁[1];孙金辉[1] (51-53)

从《智取威虎山3D》看红色样板戏的改编 甘波[1,2];古那尔·艾则孜[1] (54-57)

《黑社会》:类读港产犯罪片反类型特征 张广达[1] (58-60)

恐怖电影中的后现代性 涂鹏[1] (61-64)

解体与创造:论传统到现代的动画拓扑性 王睿[1] (65-67)

巨兽形象变迁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李思睿[1];张勇风[1] (68-70)

韩国犯罪电影的现实主义视角 张夏凡[1] (71-73)

影视翻译研究之术语统一亟待行 邓微波[1] (74-76)

侯孝贤电影作品的生存矛盾纾解策略 周林[1] (77-79)

“儿女的江湖”: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叙事 郭增强[1];杨柏岭[1] (80-82)

浅析吴天明电影的美学风格 孙学虎[1];逄蕊[2] (83-85)

以《美人鱼》为例评周星驰电影的空间建构 王旭文[1] (86-88)

乔纳森·诺兰美剧作品的作者化表达 尤达[1] (89-92)

彼得·杰克逊与高概念电影的规定叙事 贺欣欣[1] (93-94)

微电影《筷子》的符号与文化解析 李曼[1];黄莎[1] (95-101)

《江湖儿女》:符号里的世情变迁 井延凤[1] (102-105)

电影《喊·山》对小说《喊山》的阐释研究 杜娟[1,2] (106-108)

《影》的写意表述与“替身”的个性觉醒 杭洁[1] (109-111)

规训与体验的四次交锋——对电影《东宫西宫》的文本读解 陈希洋[1] (112-115)

电影《嘉年华》的主体构建与叙事呈现 戴思宇[1];吉平[1] (116-118)

类型与作者:文晏《嘉年华》的剧作内涵 杨会军[1] (119-121)

《我不是药神》:类型化叙事的新拓展 张邱平[1] (122-124)

《我不是药神》的平衡策略 李景钢[1] (125-127)

民族文化体系下的《风语咒》 王茹[1] (128-130)

《一争高下》:旧日荣光的回响 于明鑫[1] (131-133)

《英格堡·霍尔姆》:开启北欧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 宋雁蓉[1];施嘉敏[1] (134-136)

《黑镜》之幻象缺席的透明之恶探析 厉梅[1] (137-139)

电影《勇往直前》声音设计分析 马一川[1];佘琳[2] (140-142)

历史与个人独白——《生死朗读》的叙事形式 张军府[1] (143-145)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女性主体建构 王永超[1];马营[2] (146-149)

《历劫佳人》:一个声音文本的范式 蒋星垚[1] (150-152)

消费主义下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2》 陶莉[1] (153-154)

前夜 邵君立[1];吴登容[1] (155-163)

门前那棵树 胡思余[1] (164-172)

转亲泪 张彦青[1] (173-184)

甲午烽火鸭绿江 宋占方[1,2,3,4];李淑英[5] (185-192)

赵英辉艺术百家 赵英辉[1]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