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 (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 IKTE=图书馆学 OR IKST=情报学) AND IKCR=范并思
范例二:IKTS=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IKST=C++ OR IKST=Basic) NOT IKIS=西华师范大学
简 介:自《电影文学》创刊伊始,始终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影视理论研究,大力扶持培养电影文学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办刊宗旨。65年来,学术理论+剧本的模式是《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由于在这一内容上的不懈坚持,保持了《电影文学》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可以发表文学剧本的鲜明特色,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青睐;也因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办刊态度,使《电影文学》从未缺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列。
艺术百家王圆圆王圆圆[1] (F0004-F0004)
艺术百家杨震杨震[1] (F0003-F0003)
万山红遍赵希伦(编剧)[1,2] (171-192)
榴花落古岩(编剧)[1];吉平(编剧)[2] (165-170)
骗中骗韩成才(编剧)[1];牛国义(编剧)[2] (161-164)
进化乔洁琼(编剧)[1] (157-160)
与夫书王蓓蕾(编剧)[1];刘宗元(编剧)[1] (154-156)
《信条》中的倒叙、回旋式叙事艺术李媛[1];张新鹿[2] (151-153)
影片《瑞士军刀男》中的荒诞性解析刘英伟[1];钱笑毅[1] (148-150)
批判现实的悲剧气质:《危楼愚夫》的美学风格释读邢祥虎[1] (146-147)
粉丝文化视角下的电影改编策略研究——以漫威和DC系列电影为例贾舒[1] (142-145)
《红色沙漠》中荒诞审美的生存论阐释沈喆铭[1] (137-141)
从经典文学改编视角看国产动画电影的“走出去”杨成[1];向婷婷[1] (134-136)
基于电影本体心理学之 迪士尼动画电影真人重启的思考李兴[1];毕尹馨[1] (131-133)
意识形态与文化表征:“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形象建构常伶俐[1] (126-130)
国产动漫应关注民间文学传统孙玮志[1];高玉花[2] (120-125)
基于动画史比照民族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孙韵岚[1,2] (114-119)
《阳光普照》:悲剧人物群像的人生哲学赵英[1] (111-113)
黑色喜剧《受益人》的现实讽刺于宛冬[1] (108-110)
《妈妈不再摇滚》:励志情感片的写实化叙事代卫英[1] (105-107)
《不成问题的问题》:黑白影像下的生活哲学齐营[1] (102-104)
否定式生命历程的电影诠释李兴军[1] (98-101)
山水之间:电影《卧虎藏龙》与《刺客聂隐娘》的山水美学对比分析付肖宛[1] (93-97)
从异质拼贴到文学改编——娄烨电影研究田洁[1] (87-92)
重构家庭:弗朗索瓦·欧容的复沓与延续苗琳娜[1] (84-86)
叙事沉船:佩措尔德镜头下的“幽灵”们王春香[1] (81-83)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电影批评中的寓言思想张文[1] (76-80)
坏猴子电影计划与中国电影的突围尝试吴建秀[1];郑敏[1] (73-75)
创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胡军利[1] (69-72)
女性的成长与自觉——中国青春电影的转型与突围杨森[1] (63-68)
论中国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董迎春[1];覃才[1] (58-62)
“影”与“情”的共振: 清明档电影的优化逻辑苗芳[1,2] (52-57)
中美合拍纪录片《中国脱贫攻坚》的创作逻辑和内在表达师仪[1] (49-51)
城市抗疫宣传片的叙事研究——以《武汉莫慌,我们等你》为例秦廷健[1];吕晖[1] (46-48)
《好久不见,武汉》中的创伤叙事解读李今[1] (43-45)
微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叙事特征张青妹[1] (40-42)
“生成—国宝”:一种纪录片的微观视角——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宗戎[1] (36-39)
政论纪录片的美学表达修永富[1] (33-35)
从“景观”到“呈述”:看中国故事在纪实影像中的演进与流变李冠骏[1];龚莉玲[1] (29-32)
新世纪国产电影的灾害叙事研究李艳[1] (23-28)
社会意识的折射与民族国家的隐形书写——对新时期以来国产科幻电...秦琼[1] (17-22)
新媒体视阈下电影与戏剧的交互与融合刘澄宇[1] (13-16)
论中国电影虚构现实主义美学的建构李军[1] (7-12)
重塑再造:智媒时代电影生产的再媒介化张超[1,2];吴曼芳[1] (3-6)
艺术百家张洪涛张洪涛[1] (F0002-F0002)